-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航空百年,蓝天之梦说明文精选作文
飞上云天 在世界各民族的宗教和神话中,一种人类所不具备的能力被赋予了诸神。那就是——飞行。
人类翱翔的梦想源于振翅高飞的鸟。达 芬奇通过对鸟类的长期观察,设计了模仿鸟类翅膀运动的扑翼机。据说,他的一个助手曾经用它试验飞行, 结果 三百年后, 德国工程师李林达尔设计的扑翼机,也没让人像鸟一样翱翔,但他却从中发现了滑翔机飞行的奥秘。现在我们知道,鸟的飞行需要强健的肌肉、 高效的心脏和轻巧的骨架。与鸟类相比,人在这些方面的机能远远无法胜任飞行的要求。
比如,鹰的心脏占体重的 8%左右,而人的这个比例仅为 0.5%。
因此人类即便插上双翼,也很难飞上云天。 小型无人飞行器升空比载人飞行器上天要简单得多,现在,人们仍然乐此不疲。中国人的祖先什么时候发明了风筝史书上没有确切记载, 但从它的名称上看古人已经很清楚风在飞行中的作用,但从它最初的名字“纸鸢”上我们可
以知道,古人把风筝看做会飞的纸做的鸟。 会飞的“孔明灯”是中国古代的发明,法国人蒙哥尔费兄弟从中受到启发, 开始研究热气球。 1783 年的一个秋日,蒙哥尔费兄弟的热气球载人缓缓升空,之后又
安全着陆。 这是轻于空气的载人飞行器首次成功施放,从此气球开始盛行。 人们把热气球送上了天,却不能使它避免风的摆布。控制气流和提高速度的尝试收效甚微, 这是轻于空气的飞行器面临的一大难习题。
1
19 世纪 50 年代,蒸汽机的加盟为飞行器带来了功率强大的机械
动力,飞行的可控性大大增加了。 1852 年 9 月,一艘飞艇从巴黎起
飞,它以蒸汽机带动螺旋桨推进器,创造了可操纵飞艇的首次飞行。
之后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出现,再一次推动了飞艇技术的开展 ; 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飞艇进入了全盛时代。 然而一系列飞行事故却使得飞艇家
族带着昔日的荣光,走向衰败,渐渐地被飞机所取代。
“竹蜻蜓” 是我国古老的玩具之一,今天仍是孩子们认识飞行
的 启蒙教练”,追溯起来,它可以被看做是重于空气的机械飞行器的起点。被誉为“航空之父”的英国人乔治 ?凯利一辈子都对竹蜻蜓着迷。他的第一项航空研究就是在 1796 年仿制和改造了“竹蜻蜓” ,并由此悟出螺旋桨的一些工作原理。他的研究推动了飞机研制的进程。
( 留空时间 12 秒钟飞行距离 36 米) 1903 年 12 月 17 日,莱特兄弟设
计制造的“飞行者” 1 号飞机终于起飞了,它是人类历史上有动力、
载人、持续、稳定和可操纵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第一次成功飞行,正
是这样一次飞行,让人类迈入了航空史上的新纪元。 为了这一天的
到来,人类历经漫长等待, 更有无数的先驱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
借助探索者铺就的长长跑道,我们终于融入了蓝天的怀抱。
挑战速度 热气球带来随风飘荡的轻松,飞艇满载自在悠闲的情
趣,而飞机则让人获得风驰电掣的快感,速度——使飞行充满魅力。
一台四缸水冷活塞式发动机让人类的飞行梦获得了起飞的速度, 那时
人们感兴趣的是飞机能否挣脱地球的引力。 双翼机、三翼机的设计是
为了获得更大的升力。 很快人们的兴趣转向速度, 1909 年一个飞行
2
竞赛在法国设立,一架双翼机以每小时 74 公里的速度夺得第一。这
一地位不久就被单翼机取代, 风洞实验向人们证明, 双翼机的设计不
利于速度的提高。人们认识到,动力和外形都会影响速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速度有了惊人的提高, 1914 年飞机
速度的最高记录为 165 公里 / 时,战争结束时,这一速度已经提高到
公里 / 时。飞机外形也向流线型开展。当二战开始时,双翼机为速度更高的单翼机让出了天空。 二战中速度最快的飞机是美国制造的P⑸ 1 野马战斗机,它的最高时度超过了 700 公里,在这一速度上活
塞式发动机已经显得力不从心。速度的提升有待新动力出现。 二战后期,德国制造了第一架喷气战斗机HE⑴ 63,在燃料火箭发动机强大的推动下, 它以 900 公里 / 时的速度呼啸而来, 让其他飞机望尘莫及。 新动力让飞机有能力与声音展开赛跑。此时人们却遇到了一个
看不见的障碍。当飞机接近音速时,如同碰到一堵墙壁,速度急剧下降,机身剧烈抖动,飞机仿佛脱缰的野马一样无法控制,这就是——音障。 在机头加装了长针的试验机将去刺穿那无形的屏障,同时后掠机翼的设计将减小飞机在音速时的阻力, 成功与否有待飞行实验去验证。 1947 年 10 月 14 日,B⑵ 9 将试验机X - ⑴送上 7600 米高空,美国试飞员耶格尔驾驶着试验机X⑴在强烈的震颤中成功超越了音
速,开启了超音速时代的大门。
音障的突破导致众多超音速飞机诞生,如美国在 1954 年推出的超佩刀F⑴ 00 时速可达 1200 公里。苏联的米格⑵⑴米格⑵ 3 等,1959年,美国研制了著名的RS⑺ 1 黑鸟战略侦察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