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药基础研究进展
传统中医药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 )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历代医学家的不懈努力,尤
其是通过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中医药基础研究,中医药在现代 AMI 的治疗中,正日益显示其
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现就AMI 中医药基础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中医对 AMI 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1,2]
AMI 属中医 “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通常认为 AMI 的病因病机与气虚、气滞、寒
凝、血瘀、痰饮有关。近年来,现代中医在古代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 AMI 的病因病机作
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发病原因
心肌梗死的病因可概括为年迈体虚、罹患夙疾(尤以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多见)、情
志致郁、嗜食甘肥、多逸少劳等几个方面
目前多认为过劳、异常气候、饱餐厚味、伤于七情等常为AMI 的发作诱因。有关AMI (真
心痛)发病诱因的研究发现[14]:601 例 AMI 病人中过劳占 32.61%,成为本病的主要诱因;
七情太过占 10.64%,多因忧虑喜怒,情绪激动有关;醉饮暴食占 12.5%,说明发病与饮食不
节有关;外感六淫占 5.66%,这可能与因遇寒冷心阳受遏有关;其它因素,有 9.87% 的患者
是在睡眠中发病,但病人多数有过劳史,并认为夜间发病可能与阴气盛有关,所谓“阳微阴
盛”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紧张、暴怒、过热、过凉等应激因素可以诱发 AMI
2 发病机理
AMI 病因病机的专题论述认为[2]:
(1)正气不足年老体衰、脏腑虚损;(2 )痰浊留滞心脉;(3 )瘀血阻滞心脉;(4 )痰瘀
胶着,闭塞心脉;(5 )情志致郁,气、痰、血瘀交阻,闭阻心脉;(6 )寒邪凝滞,血脉挛
急等均是 AMI 重要的病理机制。心主血脉,气为血帅,气血调和,运行不休。无论阳虚、
阴虚,只有导致心气内虚,帅血无权,血行瘀滞,心脉闭阻,心体失养,才能发生真心痛
因此,在本虚中尤以气虚为主;在标实中则以血瘀为主。无论气滞、寒凝、还是痰阻,只有
心脉瘀阻,才能发生真心痛。因此心肌梗死病机尤重气虚血瘀
2 .2 AMI 病机的三种假说[1]
周迎春等认为:有关 AMI 病理机制的认识,目前主要有气血学说、脏腑相关学说和标本虚
实论三种假说[1]
气血学说
《素问·调经论》所谓: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AMI 常以疼痛为首发症状,
因此其基本病机不离气血。气血失和在AMI 中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气虚血瘀和气滞血瘀
两种情况。气血失和致病论强调气血在发病中的作用,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脏腑相关学说
不少学者从 “脏腑相关”理论来论述胸痹心痛 (1)肺与心:肺主气,心主血。肺气虚
弱,宗气无助,无以贯以脉行气血,则心血瘀阻,发为胸痹心痛 (2)肝与心:脏藏血,主
疏泄,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则气滞血瘀,心脉不通。肝郁克脾,转
输不利,脂浊淤积于脉中,痰瘀互结,脉络不畅而发病 (3) 胃与心:《灵枢·经脉》篇云:“脾
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恣嗜甘肥,
痰浊中阻,气血逆乱,上犯胸膺心系则心痛 AMI 常见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障碍表现
中医文献中,部分“心胃痛”、“心脾痛”即是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 (4)
肾与心:张景岳曰: “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安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气虚未有不由乎精”
肾阳不足,心阳鼓动无力;肾阴不足,心阴亏虚,心失所养,虚火内灼,营阴涸涩,均可导
致真心痛
标本虚实论
近代学者对本病病机认识多趋向于 “本虚标实”。本虚有气虚、阴虚、阳虚;标实有血
瘀、痰浊、气滞、寒凝等,然以气虚血瘀为其基本病机。目前,急性心肌梗死为本虚标实之
病已成为共识。但对因虚致实,还是因实致虚却有不同看法。名老中医赵锡武、蒲辅周认为
本病虚多实少,因虚致实。邝氏进一步指出本虚贯穿着全过程,因血瘀、痰浊、气滞、寒凝,
一是与人体脏腑功能低下有关;二是作为致病因素、发病条件,在本虚的基础上酿成本病
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病机是因虚致实
近年来,本病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青壮年发病亦不鲜见。部分小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往往无
明显虚象,而以标实为主。即便有些虚的表现,也与邪实存在有关。因此有人认为瘀是关键,
虚由瘀来。强调瘀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因瘀致虚。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过程中,标本错杂,
虚实互见。本虚与标实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