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玉器仿制工艺介绍
2.1琢工的仿制?仿古玉器的琢玉过程比较复杂,如宋、元、明、清。仿古玉器的生产工艺一般都有以下几道工序。
2.1.1捣沙?琢玉首先需要制作玉砂。先用砧杵将石砂捣碎,再经过极细的筛子筛过。然后,漂去其浆,将净砂浸水以适用,并收集浆料,用于上光工序。?2.1.2研浆?器物磨光需研制极细腻的黄砂(石英砂)。?2.1.3开玉?用多股钢丝绞成的钢绳及浸水黑石砂(石榴石砂),以两人不厌其烦地在玉石切口上来回拉锯钢绳,经相当久的时间才将玉石剖开。如玉体极重,则用大扎锅开之。
2.1.4扎锅?锅即砣,以木为轴,用钢板制成周边薄似刀片的圆盘,名扎锅。加以浸水黄砂(石英砂) ,将去净石皮的玉材截成方块或方条。?2.1.5冲锅?用4分~4寸直径,2分~3分厚的钢圈制成錾锅,圈内横以厚竹枝,再将其以紫胶接在木轴上,磨玉时加浸水砂冲削之棱角,使器物成形。?2.1.6磨锅用2分~3分厚的铜盘做成磨锅。其大小不同,可有六、七等。冲后之钰(玉坯)则需磨琢,使玉体表面细腻。?2.1.7掏堂?有些器如瓶、盂等的内部空间,以钢片卷成套筒,加浸水黑石砂掏其膛,完后,玉中必有一根玉琏柱,则用小锤敲击,即断。
2.1.8上花?凡玉器外面需琢各种图案花纹,皆用周边薄似刀口的小钢圆盘或小钢锅磨冲之,工具之大小以方便适用为度。?2.1.9打钻?如有图案需镂空透雕,就需先用锥木呈钻加金钢钻粉在需镂之处打透花眼,即钻圆孔,然后再用搜弓锯搜之。?2.1.10搜弓?金刚钻钻孔之后,以一条钢丝结于弯弓两端,作为搜弓。用时先解钢丝一头穿过玉孔,复经于弓头上,用横木或竖木稳住玉器,加细石英砂,顺花样以搜之,如同木工锯搜通花一样。
2.1.11打眼?有些小器物如鼻烟壶、扳指、烟袋嘴等需打眼时,因手不便扶持,得用7寸~8寸高大白竹筒一个,内注清水,水上置木板数块,形状不一,或有孔,或有槽窝,用时将玉器夹在板孔中或槽窝内,再以左手握扣锥木呈钻,右手拉绷弓,使锥木呈快速旋转,并借助金钢钻粉以打眼。2.1.12木锅?器物即成,玉体平净,但尚欠光亮,当用木锅加更细的浸水砂浆以磨之。但小件玉器或有很细密花纹者,不能用木锅磨之,而用细钢针顺纹槽研磨,使纹线油亮。2.1.13水锅?将牛皮包于木锅之外,加浸水浆料研磨之上光,令玉体光亮湿润。
综合上述仿古玉器的琢玉过程和古玉器的表面特征以及笔者对仿古玉器的实践,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工艺要领:?(1)仿制琢玉工序必须基本上与古玉器的费劲和低效的琢玉风格相仿,切忌使用快捷的电动工具。(2)磨料必须使用散砂,并且散砂颗粒的大小不甚均匀,磨制时,只能用浸水散砂法,并以钢或木质的磨砣来冲磨,不能使用胶合成型的磨砣,这样能使表面残留磨痕与古玉器的近乎一致。?(3)线槽部位只能使用钢针加散砂来研磨,可使线槽壁上的残留磨痕与扇棱相仿。(4)圆弧面的成形需在慢速磨砣上滑动冲磨来实现。并以细砂冲磨掉所有的微小棱面,可使其没有任何小平面。?(5)对镂空透雕玉器,必须使用搜弓锯来拉开所有通花,并注意留有细窄的通花,这样能使所有通花孔壁近乎逼真。?(6)钻眼必须用来回旋转的锥木呈钻,外加浸水金刚钻粉来完成,以使孔的两端及内部形成与古玉器的钻眼孔壁相仿的特征。
(7)使用皮砣和砂浆将所有表面上光,只要使表面磨痕达到油脂感即可,切忌上得很亮,也即上光要见好就收,否则就很难产生陈旧感。?可以相信,若按上述要领来仿制古玉器,其效果就能基本达到以仿乱真的程度。2.2伤残的仿制?玉工琢制仿古玉时,常需要做出人为伤残,常见的人工致残手法有以下三种:2.2.1砣碾致残?多用极小的砣子或钢锥,在器表上碾出圆形或椭圆形深浅不一的点状坑,或划出长短不等的道,似遍体鳞伤的磕碰致残。若仔细观察,则可分辨出系由大小不等的纹点或随手线组成的斑痕。
2.2.2砂磋毛道?在器表做出或多或少的隐约可辨的毛细划道。表示长期传世所遗留的摩损痕迹。做法是对器表面部分抛光,一部分保留粗面;也可以在器表抛光后,局部敷以玉砂稍加摩挲。如借助放大镜观察,这种毛细划道常分布较有规律性,且线条分明,清晰且新,与真品的模糊痕迹明显不同。?2.2.3敲击致残?在器身轻轻敲打,使伤而不脱,造成棉白斑。或在器口部或玉器边缘敲打,造成残缺。有时把完整的玉敲断,再加粘接。为掩饰断裂口的新痕,常在这些部位进行特殊的染色处理,有时反而欲盖弥彰。
2.3沁色的仿制?在《玉纪补》中记载有下列几种玉器仿沁色的方法:?2.3.1石灰古法?通过烧烤玉器使其颜色变白,以充古代的鸡骨白玉。但是,同真古玉相比,其表面有火烧的细裂纹。?2.3.2血丝沁法?在羊腿中植入小件玉器,数年后取出后,表面会形成如传世器上红丝沁般的血色细丝,俗称羊玉。同真古玉相比,羊玉略显干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