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的诗词风格
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曾根据李诗《山中问答》和《忆旧游寄郡元参军》提出“李太白诗体”的念,是宋人中最早用“体”字括李诗风格的例子。严羽的《沧浪诗话》则进一步提出“以人而论,则有太白体”。严氏以卓异的诗性感悟和独特的诗学思考介入了当时的李杜优劣之争和风格的辨:“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诗评》)“少陵与太白,独厚于诸公。……(荆公)谓二人名既相逼,不能无相忌,是以庸俗之见,而度贤哲之心。予故不得不辩。” (《考证》)其中最著名的一段文字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此论一出,后世崇杜抑李者或崇李抑杜者似乎都是在小结裹上做文章,终不及这段文字坦荡大气、方正严明。
李白唯一存世的真迹《上阳台帖》,现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从李杜风格的辨上看,太白体:飘逸;少陵体:沉郁,也因此成为千古不易之论。严羽论诗注重风格批评,而且有一套辨风格的独特方法。他在《答吴景仙书》中说:“吾论诗,若那吒太子骨还父,肉还母。”《诗辨》云:“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长,曰远,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五法”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作方法,而是诗歌文本构成的五大要素或五个结构层面。所谓“骨”、 “肉”云云,就是要从五大要素或五个结构层面入手解剖分诗歌文本。严羽对“太白体”的诗学透视包含若干新的重要认识。
首先,严羽提出读李白诗要认识“真太白处”:观太白诗,要识真太白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卒然而成者,学者于每篇中,要识其安身立命处可也。“真太白处”、“其安身立命处”究竟是什么,严羽没有直接说明。细案《诗评》,惟有一处论及《》的文字可与此相发明:“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满襟,然后为识《离骚》。”“识真太白处”和“识真味”,所涉及的问题的性质应该是一样的,按理都应属于“五法”中“兴趣”这一层面。“兴趣”是五法中最核心、最内在的一部分,陶明解释为“精神”,极谛。严氏说要“识真太白处”、“识其安身立命处”就是要人们在感受太白天才豪逸的同时,认识其中所包含的`性情精神。显然,严羽认为太白的性情精神为其天才豪逸所表现,同时也被它所遮蔽,如果不能披文见质,就不能真正认识“太白体”。
为此,严羽在比较李杜诗风时特别举出李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二诗,说明其中体现了“子美不能作”的飘逸风格。毫无疑问,《梦》、《远》二诗充分体现了李白天才豪逸的特点。《唐宋诗醇》评《梦》诗云:“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又引杨载评《远》诗语云:“波澜开阖,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⒁但是细案二诗,《梦》诗执着于人格的独立,大有屈子《远游》的精神意味;《远》诗则执着于对国家命运的关怀,“我纵言之将何补”,极为诚挚、沉痛,“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更见其忧愁的深远绝,王夫之读到此诗,说了一句“供奉深”,算是真正识得太白“安身立命处”了。
严氏选择《梦》、《远》二诗为例说明 “太白之飘逸”,并不是随意性的。与欧阳修激赏“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的横放相比,与黄山谷赞美“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天真爽朗相比,与杨万里向往“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超然出尘相比,与朱熹肯定“大雅久不作”的雍容和缓相比,严羽所选二诗,具有超然与执着,飘逸与沉痛的双重美感;严氏所看中的,也正是二诗以超然写执着,寓沉痛于飘逸的风格品质。“太白体”的主要内涵可能就在此处。其次,在与的比较中,严羽又指出李诗具有与杜诗相同的力量和浑厚品质:李杜数公,如金海,香象渡河.郭绍虞先生认为,“金海”比喻“笔力雄壮”,“香象渡河”比喻“气象浑厚”。豪放飘逸的风格,是极难把握的,豪易失之粗,逸易失之轻,俊快则易失之容易。
《诗人玉屑》引敖陶孙语:“李太白如刘安鸡犬,遗响白云,核其归存,恍无定处。”只看到了李诗飘忽轻灵的一面,没有理解其浑厚有力的一面。清人贺贻孙《诗筏》曾就李诗浑厚的特点加以发挥:“所谓厚者,以其神厚也,气厚也,味厚也。既如李太白诗歌,其神气与味皆厚,不独少陵也。”与严羽“香象渡河”之喻包含的意思相近。浑厚与有力是紧密联系的,荀子《》谓“其水积也不厚,则负舟也无力。”厚是力的基础,笔力的“雄壮”源于气象的“浑厚”。同时,气象的浑厚又与情感(兴趣)的深厚密切相关,执着深厚的情感是浑厚“气象”的基础。严羽虽没有如此清楚的阐述,但从他立论所涉及的层面看,则不妨作如是观。复次,严羽虽然承认李白“天才豪逸”,但并不认同所谓 “仙才”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