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染料染色前世今生.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然染料染色的前世今生 天然染色历史 植物染料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 -染草之官 -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 所】等管理机构。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攫取其它的颜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在今日崇尚环保自然的风潮中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 , 等进行之植物染的研究与创作融入生活中,有别于化学染料,不会产生有害大自然的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废水,或其它的工业污染。得自植物界的染料,在 的颜色中回归自然和环保。 “草木染 ”就是使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面料染色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织物染色方法,具有天然、环保以及现代工业染织无法表现的艺术性,但是现在却在中国已经失传。现在我们重新复兴这项艺术,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艺术是有很大意义的。 我国是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早在 4500 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就能够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多个古籍文献中记录了色彩的名称,东汉《说文 解字》中有 39 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 57 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 704 种。明清时期,我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 还大量出口。中国应用天然染料的经验跟随丝绸一同传播到海外各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旧石器时代 人类使用天然染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万年到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制项链,已用矿物质颜料染成了红色。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1 / 5 西周时代 西周时代,已经设置了专门负责印染纺织品的专职官吏,称为 “染人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的纺织品与服装的颜色有暗绿、红、黄、 白、碧绿、绯红及玄黄等,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了许多专门染色的染坊,发现了多种植物染料,其中以蓝草最为多用。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人们在染色实践中发现了染色与空白的对比关系,认识了有地控染色面积和染色形状可以形成空白的花纹,于是防染技术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首先出现了用蜡做防染剂的染花方法。 先把蜡溶化成液体,用蜡刀沾取蜡液在白色底料上描绘纹样,然后浸入染料中染色。当时多用靛蓝,又有少量紫色、红色。上染之后,去掉蜡纹即呈现 白色花纹,得到了蓝底白花或色底白花的花布。古代称其为 “阑干斑布 ”,现代称之 “蜡染花布 ”。而在汉代,观赏性的蜡染已开始出现了。 西南地区蜡染艺术一直沿续下来,至今,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蜡染仍然流行。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印染艺术较为突出的是纹缬的出现,纹缬也叫 “撮缬 ”、“撮花 ”、“撮晕缬 ”,现代称 “扎染 ”。 唐代 唐代的印染技术全面发展而且成就斐然,这时的纹缬、夹缬、蜡缬都出现了惊人之作。宋明时期的印染艺术已相当全面,色谱也愈加完备。明代官方设有颜料局,掌管颜料。而用于制作染料的植物已达几十种。清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印染艺术逐渐形成独特风格,做工精细,蜡纹纹密。 《诗经》中有用蓝草、茜草染色的诗歌,可见中国在东周时期使用植物染料已在民间普遍应用。中国古代的一些农业书和工艺书上、都有关于染料和染色法的记载。先秦古籍《考工记》(作者不详)是中国第一部工艺规范和工作标准的汇编。书中 “设时之工 ”记录了中国古代练丝、纺绸、手绘、刺绣导工 2 / 5 艺,对织物色彩和纹样都作了详细而完整的叙述;公元 533534 年贾恩勰着的 《齐民要术》中有关于种植染料植物和萃取染料加工过程,如 “杀双花法 ”和“造靛法 ”所制成的染料可以长期使用。 1637 年明末宋应星编撰了中国第一都科技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有关各种染料的制造、练制的化学工艺以及各种染料在织物 上的染色法的描写。在 “乃服 ”一章中,总结丝、麻、毛,棉荨织物在纺纱织布的技术,并在 “彰施” 一章,记录有关染色技术的应用。 公元 3000 年前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已掌握了织扬染色的技术。古埃及的尼罗河畔的金字塔的墓壁上红色和红色的染色织物,说明了这一点。 约在 2500 年前,印度已有从茜草提取茜红和蓝草提取靛蓝染棉织品了的记录。茜草的浸渍液,经处理后,可染成红色;蓝草的浸渍液经氧化后,可将织物染成靛蓝。公元前 550 年希腊己形成羊毛手工纺织和染色的工作坊,进行生 产工作。远古时候纽克里特人制造了昂贵、著名的泰尔紫( TyriamPurple)一种海螺分秘物经氧化后得到的染料,后来小亚细亚的腓尼基人掌握了制造技术, 利用泰尔紫在毛织品上

文档评论(0)

159****55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