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典例剖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文汇报》2010年8月6日消息 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 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2: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例2 (1)当发生材料2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段)。 (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2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_______(变大或变小)。 (3)试在材料2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 (4)下图为材料2图示地区的水平气压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所处位置的最终风向。 ①该图所示地区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②在图中箭头处画出风所受的力,用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 【解析】 第(1)题,材料2中海洋上空等压面上凸,为高压,海洋上空气温低于陆地。第(2)题,“风变小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变小,故a、b间的等压面弯曲程度也变小。第(4)题,依据图示最终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可确定该地区位于北半球。 【答案】 (1)8~16时 (2)变小 (3)如下图: (4)①A ②如下图: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3)季节移动:随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____移,冬季____移。 方法规律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则和冷热无关。 (3)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太阳直射点 北 南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2)南半球:因海洋占优势,气压带基本保持_____分布特征。 带状 4.季风环流 (1)季风:盛行风随______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2)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例如,东亚季风。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例如_______和东南亚,以及我国西南一带。______季风就是南半球的_________,北移越过赤道,在__________力影响下,向_____偏转而形成的。 季节 南亚 西南 东南信风 地转偏向 右 高频考点突破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考点精讲 1.热力环流 (1)形成过程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具体如下图所示: 注:高低气压状况是指同高度相比较而言。 (2)等压面上的形态变化 技巧点拨 常见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顶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1)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加之因有空气流入形成下沉空气,成为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如下图a);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成陆风(如下图b)。两者的交替周期也就是昼夜交替周期24时。 (2)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下图a)。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下图b)。两者的交替周期仍然是24时昼夜交替周期。 (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如下图)。 城市风的风向不随时间而转换,而海陆风和山谷风的风向随时间而转换,周期是24小时(太阳日),海陆风的成因和东亚季风的成因相似,都是地表的受热不均(或冷热不均导致热力差异)形成的,只是风向转换的时空尺度不同而已,前者是昼夜交替,后者是季节交替,前者影响空间范围小,后者影响范围大。 2.大气的水平运动 (1)风向判断 (2)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左或向右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过该点的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技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How do you feel 六年级上册英语Unit6PartB第2课时教学PPT课件.ppt
- I have a pen pal 六年级上册英语Unit4 PartB 第2课时教学PPT课件.ppt
- ICP-OES开关机操作及出现误差原因教学PPT课件.pptx
- LID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Low Impact Development)教学PPT课件.pptx
- LID的应用——以“雨庭”为例(Low Impact Development)教学PPT课件.pptx
- My classroom 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PPT课件.ppt
- My classroom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1 PartB第3课时 教学PPT课件.ppt
- My home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4 Unit4 PartB 第3课时教学PPT课件.ppt
- Pubmed数据库的检索教学PPT课件.pptx
-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Unit-7教学PPT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