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土野外鉴别描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罿实验一常见土类的野外鉴别与描述 芄 ●实验内容:常见土类的野外鉴别、定名与描述 螁 ●实验原理:钻探法在钻进过程中,必须随时做好钻孔记录。从钻机定位后由地表开钻到终孔为止,记录每一钻的深度,鉴别与描述每一钻取出的土样,进行定名,并立刻写在记录表中,作为绘制地质剖面图的原始依据。野外鉴别地基土要求快速,又无仪器设备,主要凭感觉和经验,对碎石土和砂土的鉴别方法,利用日常熟悉的食品如绿豆、小米、砂糖、玉米面的颗粒作为标准,进行对此鉴别。粘性土的野外鉴别可按其湿润时状态、人手捏的感觉、粘着程度和能否搓条的粗细等进行鉴别。 羁 ●实验仪器与主要设备:切土刀,圆锥等。 肈 ●实验方法与步骤 蚅在勘探过程中取得的土样,必须及时用肉眼鉴别,初步确定土的名称、颜色、状态、湿度。密度、含有物、工程地质特征等,作为划分土层,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和评价的依据。土的鉴别定名是描述工作的主要内容,正确的定名可以反映土的基本性质。土的描述主要内容是针对影响其工程性质的,反映土的组成、结构、构造和状态的主要特征的。因此,对于各种不同的土,描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蒃 1.细粒土的野外鉴别可按其湿润时状态、人手捏的感觉、粘着程度和能否搓条的粗细,将粘性土分为粘土、粉质黏土和粉土。 螀细粒土应描述其颜色、 状态、 湿度和包含物。 在描述颜色时、 应注意其副色, 一般记录时应将副色写在前面,主色写在后面,例如“黄褐色”。表示以褐色为主,以黄色为副。粘性土的状态是指其在含有一定量的水份时, 所表现出来的粘稠稀薄不同的物理状态, 它说明了土的软硬程度, 反映土的天然结构受破坏后, 土粒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抵抗外力所引起的上粒移动的能力。土的状态可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等。野外测定土的状态时,可采用重为 76g、尖端为 30°的金属圆锥的下沉深度来确定, 膈 2.砂类土按其颗粒的粗细和其干湿程度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砂类土应描述其粒径和含 量的百分比;颗粒的主要矿物成分及有机质和包含物,当含大量有机质时,土呈黑色,含量不多时呈灰色;含多 量氧化铁时,土呈红色,含少量时呈黄色或橙黄色;含 SiO2、CaCO3及 Al ( OH)3 和高岭土时,土常呈白色或浅 色。 肆 3.碎石类土应描述碎屑物的成分、指出碎屑是由那类岩石组成的;碎屑物的大小,其一般直径和最大直径 如何,并估计其含量之百分比;碎屑物的形状,其形状可分为圆形、亚圆形或棱角形;碎屑的坚固程度。 ? 羁当碎石类土有充填物时,应措述充填物的成分,并确定充填物的土类和估计其含量的百分比。如果没有充填 物时,应研究其孔隙的大小,颗粒间的接触是否稳定等现象。 ? 蕿碎石土还应描述其密实度,密实度是反映土颗粒排列的紧密程度,越是紧密的土,其强度大,结构稳定,压缩性小:紧密度小,则工程性质就相应要差。一般碎石土的密实度分为密实、中密、稍密等三种 芈 ( 1)粘性土的描述与定名: 薇 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塑性指数大于 10 且小于或等于 17 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 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 0.5-2mm 的土条,长度较小,用 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塑性指数大于 17 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 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 =0.5mm 的土条,长度不 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蚃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 薂 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莈 2、状态: 蚄 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莄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莁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蒈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肄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袂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聿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 薈 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蒅 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薄 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袈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 ~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 薈 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袆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羂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袁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大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 3mm的土条,再揉成土 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

文档评论(0)

131****85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