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技术发展概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云原生技术发展概述 投身云计算,从拥抱云原生开始 目 录 TOC \o 1-3 \h \z \u 一、云原生的起源 3 二、云原生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基础 5 三、云原生的核心是容器,容器优化硬件是关键 7 四、英特尔紧扣新技术脉搏 9 一、云原生的起源 云计算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革命,主机虚拟化实现了主机资源的池化,可以看作是云计算的上半场。以容器为基础的云原生真正实现了应用层的弹性,可以看作是云计算的下半场。 图来源:CNCF公开资料 有人说,21世纪第三个十年,所有的企业必将成为科技公司,而科技公司的应用都将是云原生应用。人工智能、5G、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落地,也都将是采用云原生的方式。现阶段投身云计算,必须从拥抱云原生开始。 关于云原生的定义有两个流派,Pivotal和CNCF。 最初的云原生概念由Pivotal的Matt Stine在2013年提出,2015年Matt Stine在《迁移到云原生架构》一书中定义了符合云原生架构的几个特征: 符合12因素应用(Twelve-Factor Applications); 面向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自服务敏捷架构(Self-Service Agile Infrastructure); 基于API的协作(API-Based Collaboration); 抗脆弱性(Antifragility)。 Pivotal官网将云原生概括为4个要点:DevOps、持续交付、微服务、容器。 图来源:pivotal官网 2015年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成立,定义云原生包括三个方面:应用容器化、面向微服务架构、应用支持容器的编排调度。 2018年CNCF更新定义,指出云原生技术有利于各组织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动态环境中,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云原生的代表技术包括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API。这些技术能够构建容错性好、易于管理和便于观察的松耦合系统。结合可靠的自动化手段,云原生技术使工程师能够轻松地对系统作出频繁和可预测的重大变更。 总之,云原生的特点是基于云计算,能够快速弹性扩容,充分利用资源,同时保证业务的高可用。 二、云原生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基础 云原生场景广泛,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根据CNCF2019年度调查报告,云原生的主要工具Kubernetes在生产环境中的使用量猛增,78%的受访者在生产中使用Kubernetes,相比去年的58%有了惊人的增长。 如今的主流互联网企业的应用大量都是云原生应用,而传统企业都在积极拥抱互联网,传统企业新的互联网应用的也都按照云原生的理念开发。 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云计算是数字化专线的基座,云原生应用是数字化专线的支柱,云原生应用更富弹性、更为敏捷,可以有力的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5G、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新技术也在借助云原生加快落地。比如开源的TensorFlow、Pytorch、Caffe等深度学习框架,通常采用容器封装,使用云原生的方式运行。5G、区块链、边缘计算应用都在通过基于容器的云原生方式加速迭代和部署。这些新技术采用云原生方式的优点是保证了运行环境的一致性,可以方便的跨云部署和运行。 三、云原生的核心是容器,容器优化硬件是关键 随着云原生加快普及,云原生应用的数量增加,在生产环境使用的资源也越来越多,云原生的优化越来越具有经济意义,云原生的优化也被提上日程。云原生的底层是容器,所有的云原生应用都运行在容器上,所以云原生优化的核心是就是针对容器的优化。 容器的优化可以分为两条路径,软件优化和硬件优化。软件优化方面,随着Docker、Kubernetes等技术的成熟,可优化的空间越来越有限,而硬件优化还有许多潜力。 回首虚拟化时代,性能的提升也是来自硬件,2005年英特尔在CPU里面加入了经过优化的虚拟化指令,引入了分别针对处理器、芯片组、网络的VT-X、VT-D和VT-C技术。带来了虚拟化性能的大幅提升,也带动了虚拟化生产环境的落地,继而开启了云时代。 同样的,针对容器优化,英特尔也提出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在性能方面,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具有多达56个内核,与旧的服务器相比,全新的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可提供高达3.5倍的容器密度。 图来源:英特尔官网 在存储方面,英特尔?傲腾?数据中心级固态盘具有低延迟、高性能的特点,从而在提高容器密度的同时改善体验。针对容器的持久化存储,英特尔推出了基于英特尔?傲腾?数据中心级固态盘的Ceph和VMware vSAN的优化方案,旨在加速存储并降低延迟。 在内存方面,英特尔? 傲腾? 持久内存是一项创新的技术,可提供经济实惠的大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