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节传统文化资料
春节简介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
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
俗称“过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
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
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
祈求丰 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天津
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 30 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
乔香阁 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
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
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
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
则称为“元旦”、“元 ”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
或“元日”。
2006 5 月 20 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由来
春节古称“正旦”、“岁首”、“三元”等。1911 12 月 31 日,中华
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
明确将 节称为“春节”。到 1949 9 月 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之名
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春节俗称“过 ”
“ ”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
金文的“ ”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小篆的“ ”写作“上禾下
千”,《说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从禾,从千声。”小篆将“人”字讹
变为“千” 了,因而许慎用了此说,而“千”字本为有饰的人,此解也并不
矛盾。“禾”是谷物的总称,不能错解仅为“小麦”。年成的好坏,主要由
“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而现在已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禾”
字,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象征着取得谷物生
产的大丰收。“ ”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 ”字
好象是人头上顶着谷物。
另外还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 ”的怪兽,头长触
角,凶猛异常。“ ”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
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
避“ ”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
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
山躲避“ ”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
一定把‘ \\兽赶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 ”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
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
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 ”浑身战栗,
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 ”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
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大惊失色,狼
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
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
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