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
一 人物简介
杜甫(712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
人。与李白、白居易、元稹人称“盛唐诗人四大家”。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
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他的约 1500 首诗被保留了下来。759766 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
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 “诗圣 “,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
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
合称“大李杜”。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
“诗圣”。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
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他所写的诗,全方位反应了唐由
盛至衰的过程,又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年)六月至乾元二年(759 年)秋,任华州司
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华县),
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
闷和烦恼。他常游西畔的郑县亭子(今在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
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廋马行》等诗中,抒发
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
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
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蔑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
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
他写了个《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乾元元年(758
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
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邶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
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
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
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乾元二年(759 年)夏天,华州及关
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
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
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任内,共作诗 30 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涴花溪畔,
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
县。两年后,离开了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770
年),诗人病死在衡阳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飘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然过着
“生涯死众人”的生活,但却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杜甫的诗都收集在《杜工部集》中。
二 诗歌成就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
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 “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已的作
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
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痛苦。他的诗反应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
1
记录了唐代由盛到衰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
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
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
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
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 “世上疮痍,诗
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语)。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
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
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
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