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书写在大地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把论文书写在大地上 “自从新疆农垦科学院的专家帮我们建起了大棚,种上了他们培育的富硒葡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八师石河子总场泉水地社区八连职工谢红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开心过。 他说,富硒葡萄属于早熟品种,一年两熟,每年4月中旬就上市,根本不愁销路,“每公斤最少能卖20元!” “把论文写在广阔大地上,把大田当做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最受职工群众欢迎!”新疆农垦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新华如是说。 其实,自新疆农垦科学院成立之日起,“扎根基层,造福兵团、地方各族群众,将新科技、新技术播撒到天山南北的每个角落”就成了一代代、一批批科研专家的座右铭。 2007年春天,该院农机所副研究员温浩军所在的课题组刚刚试制完成一台气吸式精量膜下条播机,便接到了一个陌生的“求救”电话。 电话来自石河子富依德种子公司。“托里县老风口当地村民在我们这里定制了一批油葵原种,他们想进行精量播种,但是市场上没有成熟的机具。”电话里,对方显得十分焦急。 100多公斤种子,价值35万元,如果无法按时播种,后果不堪设想! “行!没问题!”温浩军来不及多想,满口答应下来。 4月,老风口地区的风大得能掀翻人畜。可是,温浩军和项目组一行3人坚持赶去进行机具调试、播种作业。 风大,他就躲在地沟里;风小,他就马上开始抢播。 到了晚上,他就和当地8位农民一起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吃着掺杂着沙砾的饭菜。 一个月后,100多公斤种子全部下播完毕。村民们和富依德种子公司的工作人员开心地在田边跳起了舞蹈。 年底,村民们一合计,种植的油葵单产高达250公斤。 与托里县相邻的裕民县是个多民族聚居县,少数民族群众科技意识弱,作物产量还保持在十几年前的水平。 2006年年底,裕民县委、县政府决定推广3万亩膜下滴灌。没有技术,怎么办? 他们想到了新疆农垦科学院,便驱车500公里赶赴石河子。 院领导毫不吝啬,当即委派农田水利与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周建伟为驻裕民县科技服务专家组组长。 次年年初,工作刚一铺开,周建伟就犯愁了:农户们根本不愿投钱。 “关键是大家对这项技术不了解!”周建伟和县领导商量后,准备筹办技术培训班。 一个乡接着一个乡,周建伟不厌其烦的巡回演讲。半个月的时间,把全县的4个乡跑了个遍。 为了趁热打铁,他组织专家组成员结合该县实际,制订了膜下滴灌及软管灌玉米、打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发放到每户农民手中。 春播结束后,望着绿油油的条田,裕民县吉也克乡农民哈斯木?马木提高兴得合不拢嘴。“过去,浇水得扛着铁锹满地跑。现在,可以边吃饭边浇水了。” 这一年,裕民县共推广应用膜下滴灌和膜下软管灌3.61万亩,打瓜产量由过去的50余公斤一下提高到127公斤,增产110%以上。 裕民县的成功经验迅速推广到了邻近的额敏县。 2008年,额敏县在2000亩打瓜示范田里进行了膜下滴灌示范,打瓜单产达150公斤,远远超过周边县市非滴灌设施的打瓜产量。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新疆农垦科学院科技服务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享誉天山南北。 刘辉是该院科技成果推广处处长,主要负责科技扶贫工作。这对他来说,可谓轻车熟路。 1994年,刘辉主动请缨,来到九师一六六团,挂职科技副团长。作为学畜牧的科技人员,以牧业为主的一六六团,正好给了他施展所学的平台。 当年3月,他初次来到团场,就引起了“轰动”:许多职工听说来了名畜牧专家,纷纷跑到团部围观。 “这么年轻,行吗?”一些职工对他的到来有些担心。 刘辉心里想,“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才能让他们信服!” 白天,他就去各个畜牧点走访,与老牧工座谈;晚上,趴在一张褪了色的办公桌上分析各类数据。 “改良就从育肥羊开始!”刘辉找到了方向。 300只瘦弱不堪的羊经过一个月的育肥,每只羊增加了3公斤至5公斤肉。 “一个冬天下来,我多赚了2万多元,这多亏了你啊!”一名职工紧紧握住刘辉的手,非要留他在家吃饭。 尝到甜头的职工们争着把刘辉“抢”到自家,指导羊只育肥。这一年,全团扭亏为盈,职均收入翻了一番。 阎洪山毕业后进入新疆农垦科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农机装备研究工作。 2004年春,阎洪山受新疆农垦科学院委派,到中国最高纬度棉区――十师一八四团负责科技扶贫及服务工作。 北纬46°以北,在种植领域属于早熟棉区,受气候和土质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在这里种棉花产量低、发展缓慢,国内外许多知名专家“碰都不敢碰”。 阎洪山偏偏不信邪,他和科技服务组经过细致调研,确定了以推广膜上点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