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赏析及注释.pdfVIP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赏析及注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 舞”赏析及注释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天语,殷勤 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 吹取三山去。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 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波浪。 星河:天河。 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 帝所:天帝住的宫殿。 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关心地。 报 :回答。 嗟:悲叹。 漫有:空有。 鹏正举:大鹏正飞上天。语出庄子 休住:不要停止。 《逍遥游》,大鹏鸟乘风上天,一 蓬舟:象飘蓬一样轻快的船。 飞就是九万里。 吹取:吹向。 三山:古代神话,东方大海里有三 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州。 【翻译】 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 风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 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 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 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作者介绍: 李清照 (1084-约 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县人。父李格非,北 宋知名文士、散文家。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子、金石家。她是中国 古代杰出女词人。著有《李易安集》十七卷,《漱玉词》一卷(别本五卷), 不传。今人有《李清照集注》、《重辑李清照集》等。 赏析: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 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 “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 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 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 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 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 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 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 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 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 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 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 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 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梦魂归帝所。 天 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 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 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 的天帝。“殷勤 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 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 帝的问话,过片“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二句是写词人的 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 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 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 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 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 长不暮,以 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 日暮”四字, 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 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 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 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 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 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

文档评论(0)

137****04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