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质颗粒堆积对其热解焦炭结构和反应性的影响机理研究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i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生物质三组分及其热解机理 2
1.3 热解产物分布及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5
1.4 颗粒堆积对热解反应影响的研究现状 8
1.5 课题研究内容 9
1.6 研究技术路线 10
2 不同颗粒堆积密度下制备稻壳焦炭的结构演化行为研究 11
2.1 前言 11
2.2 两种颗粒堆积密度下的热解实验 12
2.3 稻壳焦炭参数及结构分析 14
2.4 本章小结 20
3 颗粒堆积下制备稻壳焦炭的热解反应特性及气体成分的研究 22
3.1 前言 22
3.2 稻壳焦炭热解实验 23
3.3 稻壳炭热解特性参数与动力学参数分析 24
3.4 颗粒堆积密度对稻壳/稻壳炭热解特性的影响 25
3.5 本章小结 33
4 颗粒堆积下制备稻壳焦炭的氧化反应特性及气体成分的研究 35
4.1 前言 35
4.2 有氧气氛下稻壳焦炭的热解实验材料与方法 36
4.3 稻壳焦炭的氧化特性参数与动力学参数分析 36
4.4 颗粒堆积密度对稻壳/稻壳炭氧化反应特性的影响 39
4.5 本章小结 49
5 结论与展望 50
5.1 结论 50
5.2 展望 51
I
华中农业大学2020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 (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53
学位期间发表学位论文及其他成果 60
致谢 61
II
生物质颗粒堆积对其热解焦炭结构和反应性的影响机理研究
摘要
随着化石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
农业废弃物作为我国主要的生物质资源,其清洁高效转换技术的开发对于推进能源
结构的多元化、加快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目前国内外在生
物质颗粒堆积热解炭化方面研究的不足,本文以中国典型的农业废弃物稻壳为研究
对象,深入研究不同颗粒堆积密度下稻壳热解过程中焦炭结构的演变行为、热解和
氧化反应特性以及气体产物的释放规律,这对于深刻揭示生物质热解机理具有显著
的意义。
本文利用固定床热解反应器制备了颗粒在不同堆积密度热条件下的稻壳焦炭,
借助热重红外联用仪 (TG-FTIR )开展了稻壳焦炭的热解实验研究。首先,采用稻壳
/Al O 混合制备两种堆积密度的样品,在固定床热解反应器 600°C 下制备了不同停
2 3
留时间的焦炭。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X 射线衍射图谱(XRD )和全
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 )等方法分析了稻壳焦炭的结构。结果表明:颗粒
的堆积密度显著地影响热解焦炭的转化率,对挥发分释放阶段影响尤为突出。相比
较而言,颗粒在低堆积密度热解条件下反应进程更快。分析挥发分释放阶段制备焦
炭发现,低堆积密度热条件导致稻壳中含O 和H 的官能团含量快速降低,芳香结构
缓慢增加;分析炭化初期阶段制备焦炭发现,芳香结构逐步达到峰值,在后续焦炭
热解阶段逐步降低。Al O 存在的条件下抑制了芳香片层堆积厚度的生长,但是高堆
2 3
积密度则加速了炭化过程中芳香化速度。焦炭的层片间距Lc 随停留时间增加而降低,
焦炭逐渐倾向石墨化,低堆积密度下促进焦炭的石墨化程度。堆积密度的改变对挥
发分释放初期阶段制备焦炭的孔径影响较小,炭化后期制备焦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
积都明显增加,低堆积密度下促进了焦炭的表面积增加和孔容积扩充。
焦炭结构的改变对其热解和氧化反应特性以及气体产物的释放规律有影响。本
文再对两种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甘蓝型油菜circRNA的鉴定及其对非生物胁迫响应的研究.pdf
- 湖北省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源_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df
- CRISPR_Cas9技术的建立及其在君迁子上的初步应用.pdf
- 离子互作对蓖麻的生理及磷对蓖麻铜耐性的分子机制研究.pdf
- 基于人工蜂群优化贝叶斯网络的上位性挖掘方法研究.pdf
- 中华鲟卵黄蓄积关键基因克隆及对饲料脂肪水平的响应研究.pdf
- 密度和行距配置影响油菜产量和倒伏的机理研究.pdf
- 防治番茄青枯病芽胞杆菌菌株的筛选及生防效果的研究.pdf
- 高效氯氰菊酯诱发斑马鱼生殖毒性的分子机制.pdf
- 团头鲂鳞片发育及关键调控基因表达模式研究.pdf
- 粪菌移植对鸡生长发育及肠道菌群的影响.pdf
- 两种草坪草高温应答机理及F-box基因功能解析.pdf
- GmNIG1在大豆孢囊线虫抗性中的机制研究.pdf
- 雌激素受体基因在代表性鱼类雌雄生长差异方面的表达调控作用.pdf
- 汉江干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特征及水质评价.pdf
- 磁性多孔炭复合材料对水体和土壤中重金属吸附与固定的研究.pdf
- 硼钙缺乏及外源L-纳米天冬氨酸钙对枳壳砧木根系生长影响的初步机制.pdf
- 泥鳅fn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气呼吸作用机制初探.pdf
- 亲水胶体和脂肪酸对玉米淀粉理化性质及体外消化的影响.pdf
- 通过CRISPR_Cas9介导的SVP基因的靶向突变来调节甘蓝型油菜的开花期.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