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浅谈新时期下湛江傩舞的发展走向与思考
钟沁仪
【摘 要】“非遗”舞蹈——湛江傩舞作为中国傩舞的分流,岭南舞蹈的分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审美价值,是独树一帜的瑰宝。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湛江傩舞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存在着需要思考关注之处。本文立足于舞蹈艺术发展规律,分析湛江傩舞的人文特性,并对其在“生态区”“课堂”“舞台”等方面的发展走向做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岭南舞蹈;湛江傩舞
中图分类号:J72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1-0092-03
一、湛江傩舞的源流
“傩”是一种盛行于古代的专门用来“驱鬼逐疫”“消灾纳吉”的祭祀仪式。它起源于原始狩猎时期的巫术和法术,形成于商周的礼乐文化,是集图腾崇拜、鬼神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于一身的独特的文化符号。我国最早记载傩事活动的史籍《周礼·夏官》曾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殴疫,大丧,先驱,及墓,入圹以戈击四偶,殴方良。”[1]此为傩的由来。后从秦汉一直延续发展至清朝,皆以头戴木刻面具,手执道具,表现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故事为其共同的艺术特色。
傩舞现流传于我国甘肃、贵州、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在广东,湛江傩舞主要分布于湛江麻章区、吴川市、雷州市和廉江市等各地区乡镇。据博物馆等处的资料显示,湛江傩舞的历史源流大概有四百至六百余年,并且与中原傩文化有着一定的关系。自隋唐至明清时期,曾经历过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湛江地区人民由江西、福建迁入居多,因而随之带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尤其在唐朝,大量的闽南人迁入雷州,所以雷州的民俗节日,语言沟通方式深受中原与吴越文化的影响。各地区的傩舞因祭祀神灵和表演形式不尽相同,因此叫法也有所差异。分布在麻章区的傩舞称“考兵”,吴川市的称“舞二真”和“舞六将”,雷州市的则称为“走清将”(又名“舞户”),以各方神将为代表,兼之土地公婆等,只有廉江石角镇的是以戏曲形式推演的傩戏。随着社会发展和历史演变,傩舞从最初的娱神逐渐转向娱人,虽各方风格流派不同,但实际都以驱鬼逐疫,祈保平安为目的。
二、湛江傩舞的人文特性
(一)宗教民俗性
湛江雷州半岛地区人民宗教信仰不一,从历史纵线来看,祖先为古代百越人的居住地,随着历史的变迁,汉唐时期的民族迁徙,使得中原文化与福建地区的闽南文化随之进入,形成了多元共生的文化局面。因此在湛江傩舞中,不乏融入了各种文化元素。从横向分布来看,湛江傩舞中主要体现的是雷神崇拜和英雄崇拜。如雷州地区的“走清将”是因为古代祖先百越先民们有奉雷为祖的习惯,以及唐以后供奉“雷祖”陈文玉,即使是在现代,雷州市或乡村境内也不乏多处可见的雷祖祠庙,故其主要为雷神崇拜;麻章、吴川等地傩舞则主要是对宋明时期的英雄名将康皇以及车、麦、李、刘、洪等将军的赞颂,康皇庙、泰山府庙等就是最好的见证。
湛江傩舞的本质是驱鬼逐疫,同时也是其民俗性的本质所在。一是其具有的那套严密的仪式,二是其面具与表演者之间的关系性体现,三是神明洗礼的节日礼俗。首先,湛江傩舞的表演有一套严密的程序仪式,如麻章湖光镇东岭村的傩舞在表演前要先进行“请神”,接着再进行儺舞表演和祭拜仪式,其中夹杂着道士诵经念咒、杀鸡洒血、掐诀喷酒等程序,因为当地的人民相信只有当“神”降临了,才能真正“驱鬼”,保佑其子民吉祥安康,仪式才能达到其有效性。其次,在傩舞表演的扮演者中,他们相信“戴上面具是神,摘下面具是人”,神与人的转换就是在面具的“摘”和“戴”之中实现,而又因为其成了“神”,人们对神的膜拜,使得整个傩舞祭祀充满着宗教色彩,变成了一场与“神”交流的盛会。再者,傩祀是一年中的重大活动,人们为此激动喜悦,希望能在这一场仪式中“靠近”祖先神灵,把心里的“秘密”倾诉,接受着“神”的洗礼,祈求诸事顺利。
(二)审美地域性
湛江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半岛状,多处朝海,且全年多雷雨,是中国第二大雷区。宋代祝穆撰《方舆胜览·雷州》记载:“《国史补》:雷州春夏多雷,无日无之,秋日则伏地中。”电闪雷鸣,胆战心惊,是故雷州半岛先民们以各种仪式祭祀雷神,表示对雷神的敬诚,祈求雷神保佑风调雨顺,百姓平安居息,繁衍拓展。[2]这些都对湛江傩舞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岭南舞蹈范畴中,湛江傩舞可谓是独树一帜的民间舞蹈艺术,质朴粗犷,发扬蹈厉,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岭南温婉柔美的客家杯花舞、生活劳作的连南瑶族长鼓舞等舞蹈形成鲜明对比。
对于湛江傩舞的审美性,可从其艺术特性中窥见。在舞蹈动作方面,主要有标志性的手位——“香火诀”,脚下有“丁字位”“小八字位”,动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跳圆舞曲小猫.pdf VIP
- 复合材料力学(全套课件).ppt VIP
- 社会支持评定量SSRS.pptx VIP
- 不良资产处置培训.pptx VIP
- 项目风险评估报告模板范例(标准版).docx
- 13-肿瘤基因组学.pptx VIP
- (正式版)D-L∕ T 646-2012 输变电钢管结构制造技术条件.docx VIP
- 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四册Unit4 Everyday economics Using language 课件(共20张PPT).pptx VIP
- SL 72-2013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doc VIP
- JISB1181_螺母.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