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美白祛斑知识 》
一. 黑素细胞
黑素细胞
黑素细胞是表皮的一种树枝状细胞,主要位于表皮基底细胞层、皮肤毛囊、外毛根鞘及毛球处。 从形态学上,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最大区别是无桥粒与张力性原纤维,且胞浆透明。
起源
黑素细胞起源于胚胎发育中的神经嵴(角质形成细胞起源于外胚胎层) ,从未分化的神经母细胞分化而来,并迁移定位于表皮基底细胞层。
黑素细胞的数目
人出生后黑素细胞数目基本恒定,在表皮基底细胞层,约每间隔 10 个基底细
胞就有一个黑素细胞嵌插期间,黑素细胞总数可达 20 亿。不同性别和人种之
间,黑素细胞数目无明显差异。
4. 黑素细胞的衰亡
随着年龄的增长,黑素细胞数目逐渐减少,每
10 年大约减少
10%左右。
黑素细胞在人体的分布
正常成年人,黑素细胞的数目在不同部位有明显差异,面颈部最多,上肢和后背次之,下肢和胸腹最少。
人体皮肤的颜色
主要取决于两者生物色素:白色素和黑色素。白色素通过在皮肤中的微毛细血
管的血管网络为皮肤提供红色;黑色素在皮肤表面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棕色。二. 黑素细胞的功能
合成黑素
黑素细胞具有合成黑素,并向外分泌或向其他细胞输送的功能。被视为一种单细胞腺体。
黑素小体
黑素在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合成, 在高尔基器内包装成膜状结构, 即为黑素小体。
黑素的生成
伴随黑素小体向细胞树突的移动,它经历四个阶段而成熟:
1) 园球状或空泡状。位于树突根部,内含酪氨酸酶等,电镜下可见少量细
丝。
2) 卵园形,向树突移动,内含大量节段性细丝。
3) 继续向树突移动,结构模糊,有黑素沉着。
4) 均质黑素颗粒,位于树突顶端。
黑素小体内的生化反应过程
在上述过程中涉及一系列生化反应, 其中需铜离子和氧参加的酪氨酸酶催化的氧化反应起关键作用。
黑素生成并不是简单的单酶单底物反应系统, 至少有 4 个酪氨酸酶基因家族成
员共同参与,在黑素小体膜内,相互作用、共同协调黑素生成。
酪氨酸酶基因家族 酪氨酸酶基因家族酪氨酸酶基因家族
酪氨酸———————
3,4
多巴———————
5,6
多巴———————黑
素蛋白
Cu + O
Cu + O
Cu + O
黑素的周期性代谢
黑素细胞体上具有许多突起,借此树突可与角质形成细胞建立连接,以便输送
黑素小体。在黑素小体和角质形成细胞的共同参与下, 完成黑素的周期性代谢。
表皮黑素单位
每个单位由一个黑素细胞和其周围大约 36 个角质形成细胞共同构成。
黑素细胞周围的微环境
从更深层次上看,黑素细胞周围可能存在着一个由基底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因子、细胞间粘附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微环境,黑素细胞的增殖、黑素合成及代谢均将受到这一局部微环境中多种细胞或分子水平的调节。
三、酪氨酸酶
皮肤色素沉着与表皮黑素细胞有关。
黑素细胞内有一种黑素小体细胞器,含有合成黑素的酪氨酸酶,能够将酪氨酸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形成黑素蛋白,使黑素小体黒化、成熟,在通过黑素细胞的树突被运到角朊细胞,使皮肤表现出一定的颜色。
在这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中, 酪氨酸酶被认为是黑素细胞合成黑素过程中的一种决定性的限速酶。
四、酪氨酸酶的生物活性
1.
酪氨酸(多巴)————
酪氨酸酶
多巴醌
Cu + O
酪氨酸酶存在于黑素细胞内,可以分为三个区域:
黑素小体内区域。
黑素小体跨膜区域。
黑素小体外留在黑素细胞质的区域。
酶的大部分是在黑素小体内, 只有 10%,约 30 个氨基酸在黑素小体外的细胞质中。
在功能上氨基酸酶黑素小体内区域,是主要的功能区,但并非所有功能的所在。
五、抑制酪氨酸酶的生物活性
功能性的美白化妆品,必须能够透过表皮、穿透黑素细胞,以及黑素细胞中的黑素体膜,并能够保持其生物活性、抑制酪氨酸酶、减少黑素生成,起到降低
皮肤黑素沉着的作用。
六、小结(黑色素生成的原理)
黑素细胞合成黑素是相当复杂的过程, 酪氨酸酶被认为是黑素细胞合成黑素过程中的限速酶。在高等生物,如哺乳动物,黑素细胞中酪氨酸酶具有三种活性:
将酪氨酸羟化为 3,4 多巴。
将多巴氧化为多巴醌。
将 5,6 一二羟吲哚氧化为吲哚醌。
酪氨 酸酶 酪氨酸酶
酪氨酸酶
酪氨酸(多巴)—— 3,4 多巴——多巴醌( 5,6 一二羟吲哚)——吲哚醌(黑
素蛋白)
羟 化
Cu
+
O
Cu + O
(无色透明)
(浅褐色)
(深褐色)
(黑色素)
酪氨酸(多巴)是人体合成黑素的原料,也是合成肾上腺素的原料,肾上腺素是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激素。
酪氨酸酶是黑素生成的关键酶、限速酶,由人体自身合成,其活性的改变可引起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如黄褐斑。肤色变黑则是黑色素在表皮均匀过量沉积。黑素的生成过程, 其实也是氧自由基的自我清除过程(皮肤调节机制的精确可见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