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医生苏娃婷:武汉媳妇千里回汉战疫
4月14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医师苏娃婷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在医院新冠肺炎患者专用手术室,为一名有新冠接触史的孕妇紧急剖宫产手术实施麻醉。90分钟后,手术顺利结束。苏娃婷抱着刚诞生的新生儿,笑得格外开心。这是她从澳门艰辛返汉后,进行的第3台三级防护下的手术麻醉。
一个多月前,34岁的澳门姑娘苏娃婷,一个人独自带着5岁儿子和2岁的女儿,从澳门辗转回到尚在封城中的武汉。被同事称为“武汉媳妇”的苏娃婷,其实是土生土长的“澳门女儿”。她毕业于澳门濠江中学,考上武汉大学学医,硕士毕业后留在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同时又读了在职博士。她也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个在湖北当医生的澳门人。身为“武汉媳妇”“澳门女儿”的苏娃婷,在朋友圈这样写道:“我有两个家:娘家在澳门,婆家在武汉。娘家和婆家一样美,我都要保护好她。”
被困澳门的“武汉媳妇”
2020年1月22日,已经两个春节没回澳门的苏娃婷,带着2个孩子从武汉飞到广州,在那里会合了在深圳开会后赶来的先生雷少青,一起回澳门过年。他们俩是同行,也是同事。1月23日凌晨,苏娃婷夫妇看到了武汉“封城”的通告。武汉疫情大爆发,让本想开开心心回娘家过年的苏娃婷,心情整个被医院、被武汉的疫情牵住了。
眼见着武汉抗疫告急,她开始和先生商量回武汉上班的事。可是武汉已经封城,虽然他们俩是医生,想办法可以回去,但孩子回不去。把孩子留在澳门,苏娃婷的父母本身也在上班,无暇照顾。怎么办?两人商量下来,决定先生雷少青先回去抗疫,苏娃婷带着孩子找机会再回去。于是,在1月30日,先生雷少青先回武汉上班了。困在澳门虽然多了时间陪父母家人,可是苏娃婷时刻牵挂着武汉:那里有她深爱的亲人,還有放不下的病人。“回武汉的决定跟父母说了,他们不同意,更不同意我带孩子一起走,但是我很坚决。”
可是,通往武汉的交通断了,苏娃婷始终找不到回武汉的方法。飞机断航,她反复预订从珠海出发的高铁,想曲线回武汉,结果不是订不上,就是被改签。三月中旬,她终于订上了3月16日珠海———岳阳的高铁票。怀里抱着2岁的女儿,手里牵着5岁的儿子,苏娃婷上了高铁。一路上不上厕所,不吃东西,只给孩子喝牛奶。54天之后,“澳门女儿”苏娃婷终于回到了她武汉的家。
穿上白大褂我就不恐惧了
回武汉的第二天,苏娃婷就迫不及待上班了。她所在麻醉科手术室,科室、门诊、急诊室等都会送需要手术的病人过来。有的危重病人根本来不及做排查,也不知道是不是新冠肺炎感染者。
苏娃婷说,麻醉医生最危险的工作,是为新冠病人做插管治疗。疫情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夏中元主任组织了10多人的“插管小分队”。苏娃婷的同事,在医院本部和新冠肺炎重症收治点东院区,为近百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实施了风险极大的插管治疗,挽救了绝大多数人的生命。在滞留澳门期间,苏娃婷每天在科室微信群里,关注着同事插管救人的信息。每一次插管成功,她都会为同事喝彩加油。只不过,她没想到,自己也有机会穿着防护服给病人紧急插管。
3月17日,轮到苏娃婷在麻醉科值夜班。半夜两点多,科室会诊电话突然响起:神经内科监护室一个重症病人病情恶化,紧急需要抢救性插管。求助的神经内科医师专门嘱咐:这个病人刚送来,新冠还未排除,要做好防护。苏娃婷说,插管是麻醉医生的基本功。之前她也经常碰到这种紧急抢救插管,最多一次她一个晚上插了5个。但疫情下的这一次,格外特殊。穿好防护服、带上插管箱,她忐忑不安从麻醉科赶往另外一栋楼的神内ICU。查看病人生命体征、评判插管指征后,苏娃婷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给这位命悬一线的病人建立起气管通道机械通气。很快,病人的生命体征基本恢复平稳。
“我从前期负责新冠病人插管的同事身上学到很多”,苏娃婷说,每次插管留给麻醉医生的时间只有15秒,所以动作要快、准、狠。病人在生死边缘的时候,其实求生欲是非常强的,麻醉医生要帮他们争取时间抢救生命。第二天,远在澳门的父母从苏娃婷朋友圈看到这次惊心动魄的抢救,关切地询问她。苏娃婷说,虽然回想起来会有点后怕,但是只要到了科室,穿上白大褂,就不再有任何恐惧。因为根本没有时间去想,不会考虑那么多。“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是出于医生的本能,就是赶快救人。”
我在内地、在武汉很好
辛苦、危险,为什么还是要当医生?
苏娃婷说:“我读大学的时候,报临床医学专业的决定很坚决。因为在20XX年SARS时候,我无意中看到隔壁班一位同学自己在那哭,她的家人患SARS病逝。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我想,如果我是医生,我就能救病人,当医生的念头在那一刻就定下来了。”
20XX年,在澳门濠江中学读书的苏娃婷即将高三毕业。填写志愿时,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