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水平井大修的打捞技术
白福明
摘要: 斜井、 水平井的特点决定了解卡打捞成为最觉见的井下作业之一。 文中根据我公 司近年来有关实践, 结合理论分析, 对打捞工具及钻具的选择, 扶正器的选用等进行了探讨, 对今后斜井、水平井的打捞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主题词 水平井 打捞 井下作业 钻具
1、概述
对于斜井或水平井弯曲井段可看作是由井斜角不同的多边形组成, 这是水平 井和斜井的共同点,因此,本文把水平井和斜井放在一起研究。
受重力作用,水平井与直井相比有如下特点:
油层砂粒更易进入井筒,形成长井段的“砂床”,严重时形成砂堵井眼。
井内管柱贴近井壁低边,“钟摆力” F获得平衡。
F=Wsin a
式中:a——井斜角
W ——切点以下管柱的重量
长井段“砂床”中的管柱,受“钟摆力”和磨擦面积大的双重作用,更易形 成卡钻,所以水平井、 斜井解卡打捞成为常见的井下作业之一, 是大修作业首要 解决的问题之一。
斜井和水平井中的管柱受力较为复杂,特别是“钟摆力”和弯曲应力很大、 分力多,活动解卡时的拉力和扭矩不易最大限度的传递到卡点上, 解卡成功的机 率低。倒扣时也无法准确掌握中和点, 倒扣打捞落物长度短, 提下打捞工具次数 多。
解卡打捞,除满足一般直井的作业条件外, 还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打捞工具的选择
防止工作部件的磨损。
2.2 防止堵塞水眼。
2.3 工具接头以及配合接头最大外径处支点与钻柱之间的中心线倾斜角。选 择工具接头及配合接头的最大外径与预捞管柱外径基本一致, 这样有利于抓捞落 物。
2.4 落井管柱与打捞工具的偏心距基本一致,中心线基本一致,否则应给予 调节,内捞时工具端部有引锥,外捞时工具端部有拔钩,外表面无死台阶,防止 挂卡现象发生。
3、打捞钻柱的选择
无需大力解卡打捞落井管柱时,选用与落井管柱同尺寸的钻柱。偏心距 和中心线与井下一致,有利于抓捞落物。
为利于轴向载荷和扭转载荷的传递,可选用倒装钻具,即:下段采用与 落井管柱同尺寸的钻具柱,上段采用大一级的钻柱,或把钻铤加在垂直井段。
尽可能采用与落井管柱尺寸接近的打捞钻柱,这样就只需小量调整或不 需调整钻柱偏心距和中心线。如:预捞 ? 62mm由管(接箍外径88.9mm,选用 ? 60.3mm钻杆(接头外径85.73mm。
在打捞钻柱上加扶正器,调整下段钻柱的偏心距和中心线,使之与落井 管柱基本一致。
在钻柱上近工具处加扶正器,利用钻柱的弯曲变形来调节井下工具倾斜 角B (见图1)。即:支点T至工具端部中心线与井眼中心线夹角。以利于抓捞 落物。
使用优质钻具施工,勤检查,勤倒换钻具,重点防止钻具折断。
4、扶正器的选用
根据几何原理,三点才能决定一条定形的曲线。因此,三个扶正器保持和井 壁三点接触(双扶正器时,井下工具相当于下扶正器),从而限制井下工具的侧 向移动。
钻柱可看作受集度为 q 的均布载荷作用的细长杆,由于井壁磨擦力的影响, 钻头的真实钻压是很难了解的, 钻压对扶正器安放位置影响小, 为计算方便不考 虑钻压的影响,即不考虑钻柱压曲而造成的正旋和螺旋弯曲,仅考虑自重作用。
近工具扶正器(下扶正器)的安放位置
下扶正器至工具端部可看作一悬臂梁, 则下扶正器至工具接头下圆的最大挠 度(绝对值)
Ymax=qL4/8EI Ymax=C
式中: C=1/2(Df-Dj )
C ——扶正器外径与井眼直径差值之半;
q ——钻柱单位长度质量, N/cm;
L ——下扶正器至工具接头下圆的距离, cm;
E ——钻柱弹性模量,E=20X 106N/cmi;
I ――钻柱截面惯性矩,cm4,匸ji /64(D4p - D 4pi);
d p—钻柱外径,cm;
d pi——钻柱内径,cm
井斜角为 a 时,Ymax=hsin a /8EI
? 73mn钻占杆,壁厚 9.195mmf占柱时,L=316.9(Ymax/sin a )
以? 73mn占占杆,壁厚9.195mm的钻柱(接箍外径? 105mm,在充满密度为 1g/cm3压井液的? 177.8mm壁厚8.05mm套管中工况为例计算,对于不同 Ymax a有相应下扶正器安放位置,Dg=139.7mn时,见表1。
下扶正器安放位置
表1
a
L
Ymax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3
363.3
306.6
278.9
261.9
250.7
243.1
238.1
235.4
234.5
2
9
1
3
0
2
9
2
3
0.6
432.0
364.7
331.6
311.4
298.1
289.1
283.2
279.9
278.9
6
2
8
9
3
2
6
6
1
0.9
478.1
403.6
367.0
344.7
329.9
319.9
313.4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