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的阅读与阅读的创造性.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造性的阅读与阅读的创造性 王宁哪 摘 要:在我们平时的古典诗词教学活动中,对诗词“义理”层面的关注,要远超“辞章”,这样的教学思路和方式,使得学生对古典诗词知其然,而难以知其所以然,于是欣赏古典诗词、走近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教育目标也就难以有效实现。青少年正处在思维活跃、感情丰富的年龄,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借助心理学中的“共情”理论和人们所具有的“同理”心理,使学生们能够真切进入古典诗词语言营造的具体场景和情感世界,从而感知到古典诗词所具有的高超艺术表现力和强大艺术感染力,那么我们的古典诗词阅读就会是创造性的阅读,我们的古典诗词学习,也就是创造性的学习了,也就更好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教育目标。基于这样的教学思考,就借助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这首词开展了一次教学尝试。 关键词:《渔家傲·秋思》 共情 创造性阅读 景语与情语 我们知道,在心理学上有“共情”之说。人们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共情能力越强,在交流中信息获得的敏感度、准确度以及深度也就更为出色,而这种出色的信息获得能力,从信息的接收者的角度而言,其本质就是场景和情感的被代入,也就是文学审美上所说的“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而我们古典诗词阅读学习和教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古典诗词的文本与古人和古代社会的对话交流,在这种无声的对话交流中,我们学习、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理解、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这种以古典诗词语言为媒介的对话交流,也就决定了“共情”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因为从行为发生上来说,诗词写作是作者对天地万物包括自我心灵的倾听与言说,诗词阅读是读者对这一行为的共鸣式还原,而无论是在作者那里,抑或读者那里,此种行为模式的身位,都是倾听——言说和言说——倾听之间的双向流动。因此,在学习和教学中通过掌握古典诗词的语言媒介完成这种身位的转换,从而步入古典诗词的具体场域,也许是当代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可能思路。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堂与平时教学方式有所区别的《渔家傲·秋思》的教学尝试。 一、共情在《渔家傲·秋思》阅读和教学中的运用 很明显的,《渔家傲·秋思》属于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边塞诗词。在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基本的文化常识:古典边塞诗词的书写者,很少是边塞生长之人,即使有边塞生长背景的,其文化心理也是典型的内地中原化的,如高适虽然出生于唐代的渤海国,但其边塞诗所展现出的精神纬度,与彼时的中原文人一般无二。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边塞诗词的本质,是借助对作为“他者”的边塞的外视化审视,进而对“自我”所进行的内视化审视。当然这里说的“他者”与“自我”概念,不同于现代殖民主义和东方主义意义上的二元对立,也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上的“华夷之辨”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将生活艺术化,日常事物是以审美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它们本身平等,没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别,而高低、雅俗的区别之处完全是以心灵为准的的。所以我们会发现,在这种平等的审美化审视之中,边塞是以镜像的方式存在的,其风景和风物就如同“指月”之手,诗人通过边塞之“手”的指引,将自己以及读者引领到“月”之中。于是在《渔家傲·秋思》这首词中,“塞下秋来”的“风景”,是以“秋思”在自然之中的客观對应物身份相继出现,并最终与“秋思” 合而为一存在的。 那么,“塞下”之景与“秋思”之情在这首词中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的?因为只有当人们明白了事物“所以然”,才能获取对事物本质的真正认知。 就像所有典型的词那样,在语言形式上,《渔家傲·秋思》也是上片以景为主,下片以情为主。上片共有两句,首句以大写意的笔墨泛写边塞秋景,次句则是工笔刻画的方式具体描色摹声绘形,上下两句一淡一浓,互为映射。但当我们仔细品味上片的语言,就会明显感觉到,无论是“塞下秋”“衡阳雁”的虚写,还是“边声连角”“千障”“长烟落日”“孤城”的实写,它们都不再是纯粹的景色摹画; 在这些边塞典型的秋景中,分明有人的存在,有一种只能是属于异乡人心理的陌生感、疏离感。事实上,这种“异己”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非常熟悉,当人们面对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日常经验不相同的事物的时候,一种不安和惊异交织的奇异感觉就会油然而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突然来到异地他乡的那种感受。这种感受用这首词中的语言来说,就是“风景异”,因为无论是对范仲淹而言,还是其他的边塞戍守者,边塞首先就意味着战争中断日常生活,而边塞风景也就意味着一种“异己”事物对个人生活的强行进入,在个人心理上它们不是亲切的,无论一个人已经在边塞驻守多久,已经多么适应这种生活,边塞风景始终是以相对于“自我”和“家园”的“他者”形象出现并存在的。因此我们看到,这首词上片的首句,是以对比的方式书写的:首先是“塞下秋来”与“衡阳雁去”所明显展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