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根脉与世界视野.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土根脉与世界视野 何向阳 世界与本土,我以为,越来越以为当今已不再能够构成为两个对立的概念,什么是世界,什么是本土,如果我们还处于改革开放前,可能这两个概念是隔离的,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在艺术或文学的基点上谈这两个概念时,它们—— 我是说它们往往是一个概念,或是更确定地说,这两个曾经相对独立、泾渭分明的概念的分野已不那么清晰了,它们——世界与本土—— 有了互渗共融的意味。所以,从概念上讲,我们可以去谈世界与本土,但概念永远只是概念,它与经验有不同步的差距,它落后于经验,它是胶着、固化的,而经验之水流永动新鲜,正如生命之树永远常青一样。如此看来,对诗的总结企图只是一种企图,无论它的出发点是理智的,还是清晰的,如果它的对象谈的是诗,那么,它就一定是不确定的,是测不准的,是猜测,而非论证。 这种状况,有点像旧有的科学体系的崩塌,新的科学—— 宇宙物理学的发展,动摇了太多的人类理智,我们以为我们以前能谈得清楚的问题,随着相对论的出现,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出现,我们还能够谈得很清楚吗?恐怕看得清楚都很难。在已然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的交融碰撞,使我们获得了一个宏大的世界,从现当代文学来看,中国诗人从未像今天的我们获得了这么广阔的视野,从诗的出版的王国看,海量的诗集翻译过来,以往经典的诗人我们都有中文的全集译本,就拿美国为例,无论是几年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 他的诗集小册子做成了薯片似的包装—— 在各大城市地标式的书店中随处可见,还是生前只发出寥寥可数的几首小诗,而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不仅不再出游甚至连自己家门都不再踏出的艾米莉·狄金森,她的全集以及数十种译本网红书店中虽不多见,但谁能说她在随身携带的纸上匆匆写下的短诗,不影响着当今一代代的中国女性诗人。 就视野而论,我们在这个文化开放的世界里,是敞开的。这种敞开程度似乎超出了起初我们的想象。其标志是,以任一国家任一语种的诗人而论,不能说全部,但真的是大部,近年来,我们的翻译家的夜以继日的劳作,使得诗歌的传播,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空间。在此,我要向中国的译者致敬,是你们的眼光,使人类的心灵得到几乎是同期声的传达和传递,而在改革开放初、中期,我们的中译本诗歌,所多关注的大多是十九世纪或二十世纪的诗人,他们或已离世,或生活在与今天的我们全然不同的语境中,那种诗歌的阅读,只能是“学习”;而今天的“同声共振”式的翻译,给了我们与世界“对话”的可能。比如202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诗人露易斯·格丽克,在20XX年我就读到了柳向阳的译本,译本后记中我记得向阳说他得到了格丽克所有现有诗集的授权,要一部部译出来。的确是有雄心的工程。20XX年的格丽克的诗对于我有着深在的疗愈作用。在那一年之后几次旅行中我的行李里装着的就是她的《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和《月光的合金》。其中有一首《别离》,其中一句诗是:“我怎么知道你爱我/除非我看到你为我悲伤?”我以为写出了人类当此境的普遍经验。说实话我当时的看法是,写爱情写到如此理智的地步,她的诗与我的诗,在行文之间有不少相似点。 但是,你不同时觉得奇怪吗?相对于我们对同时代他国诗人的作品的翻译,同时代的世界并没有全然将进行时的中国当代诗人纳入他们的视野。一个例证是,20XX年8月我参加上海国际文学周的“诗歌之夜”,与会的来自世界多地的诗人有27位—— 这是要在“诗歌之夜”朗诵自己或他人诗的诗人,不包括来此的听众,朗诵会在浦东文华东方酒店的地下二层举行,没想到地下的大厅全挤满了听众,听说那夜到浦东的车子都堵在了路上,让我感到了上海对诗歌的热情。记得英国作家西蒙·范·布伊朗诵了叶芝的《当你老了》。澳、日、韩、威尔士诗人依次登台,好不热闹。我朗诵了自己的《此刻》。这是一首爱情之诗。应朗诵会要求,我还用英语朗诵了诗人聂鲁达的《我喜欢你静默的时候》,选自他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也是与爱情有关的。会上,我见到了老朋友沈苇、臧棣,作家李洱朗诵了他小说中一位主人公的诗作,小说家孙惠芬朗诵了她写作中唯一的一首诗,有不少人朗诵了波兰诗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辛波斯卡的诗歌—— 我印象中有两位中国朗诵者朗诵着她的诗歌。但是我注意到国外的诗人、插画家好像没有人以中国当今诗人的诗歌作为朗诵对象的。没有。只有一位中国翻译家朗诵了昌耀的诗。这种情形让我想起20XX年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到印度,访问期间与新德里诗人作家交流,一位诗人问,“中国现在写爱情诗吗?”这是二十年前。而20XX年10月在成都国际诗歌周“成都与巴黎诗歌双城会”上,與会的法国诗人,伊冯·勒芒在杜甫草堂朗诵了他写给杜甫的一首诗,杜甫从世界文学史上看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是他的确距我们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当然诗歌是不朽的。伟大的诗人也是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