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多余人”不再富贵清闲.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果“多余人”不再富贵清闲 一个历史学教授有次闲聊自嘲,说,像我们研究历史的,是没有未来的。我忍着没告诉他,其实,古典文学也没有。咏史,汉语最擅长,我们有太多可以凭吊的了。续上传说史诗,五千年不曾中断,历史长河逶迤,文字也总是随便古今来回,杀个对穿。看一眼西山的雪,就说这是千秋的雪,玉垒山的浮云是什么浮云,那可是变幻了古今的浮云。又有太多委屈需要委屈地申诉,于是,对着腐草萤火、垂杨暮鸦,因寄所托。“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明明是眼前的幽径荒丘,非得戴个故国的帽子,说什么吴宫花草、晋代衣冠。脚下踏踏实实的表里山河,却指点感慨,这可是秦汉经行处啊。芦荻高秋、块垒寒流,那更要伤心几回往事了:呜呼!山是旧山,垒成故垒……经学家说这是“诡文谲谏”。就是诡谲嘛,诗评家美其名曰“含蓄隽永”“温柔敦厚”。荡开了说,诡谲的文学还有“张皇鬼神,称道灵异”的志怪、志异小说,游仙、游方作品也算吧,但渔猎剿搜遍了,就是找不到未来的文学,汉语中的古典文学不说未来。这是藏在古典文学中的东方思维的秘密。 梁启超一百年前就洞悉这个秘密,非常不甘心,不甘心就译介人家幻设未来的作品,甚至还亲自创作。他对这类作品创作可是寄予了很高的理想:“科学上最精确之学理与哲学上最高尚之思想”交相辉映。这要求正是今天大家所呼唤的软硬兼施的理想科幻文学:软的够软,硬的够硬,软硬科幻臻于极致统一。眼下论坛、市井口称“三体”、动辄“折叠”,诚盛事也。只是如无“通古今之变”的史学神通,难免流于一般想入非非的幻设。但想入非非也总比耽溺于腐败陈旧如宫斗类文艺要好。作品的恶臭还不是因为人心的恶臭?制作者迎合着文明门槛都没迈进的读者的趣味,传播者配合着只要流量不要节操卖什么不是卖的制片人的雅好,互相投喂,两情缱绻。于是,放眼望去,文艺作品一水的“美丽”旧世界。世界的陈旧还不是在于世界观的陈旧? 最硬核的世界观无疑是竭最新科学和技术之能所呈现或预知的世界图景。相对于科技所能达到的视域,眼前的这个世界实在太陈旧了,而科技哲学的终极思考、临界仰望则非人工智能莫属。人的智能与人工的智能之间所形成的造与被造的关系,不管在神界,还是人界,不管是信仰,抑或俗制,其伦理秩序从来都不注定或必须是主与奴的关系。科技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突变,对生产的影响,是解放,还是驱逐;对人际关系的调整,是融合,还是分裂;为人类铸造的,是金屋,还是铁屋,等等,都亟待我们预后思考。笔者曾将乙部之精神汇入说部之骨肉,用史学的方法兼小说的手段,推演过一番人工智能可能布置出的未来世界景观,以及带给文明的近忧与远虑。 之于远虑,笔者曾有四问:第一,成长目标上,即使人工所造之智能,是否一定要以人为偶像,追求人的智能或德性?第二,价值追求上,独立智能体是否一定要以人为尺度、以人为目的?第三,人的情绪,甚至审美、信仰,在另类智慧体看来,会否只是一种负担,一种“你们”才需要的抚慰?第四,人文价值之外,有没有属于其他智慧体的价值标尺?总之一句话,人工智能所催生的智能体,不能因为出乎人之卵翼,就一定要竭其所能去抵达人类的彼岸——终于像“人”了。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尺度的“三为”假设,乃是将被造的智能体限定于创造者的牢笼之中。但这可能只是一贯自我中心的人类又一次自大地一厢情愿。为人臣、为人子尚且可能“少蒙翼卵昫伏之恩,长含鸱枭反逆之性”(《三国志·吴主权传》)。跳出“三为”假想,设若以上“四问”答案不确定或曰否定,则人工智能研发每进一步,为人类自掘的坟墓就更深一尺。一直以来,我们基本上只遵循着人类的“爱欲与文明”去总体性反思构建我们的人文价值系统。但没有一个集合能包涵所有集合,集合之外一定还有的集合,更大的道理可能在我们的“爱欲与文明”之外。仅就“生命的个体性”和“认知情感的我执特性”这两点,人类文明常识价值系统就可能遭遇系统外的挑战。人类现世的实践理性和人文价值多是以个体生命为建基和计量的,家国族群亦借此纵横联络维系而成。但人工智能或其他智慧体却可能与个体持存恰好相反,以链接、融入、合体为总体特征。个体持存为基础的人类文明,可能遭遇以合体、链接,以去中心、去我执为特性的“非人智慧体”或“无我态文明”。即,在人类文明常识价值系统中,生命形态,可以是有边界、个体性的,但这个系统之外,生命形态还可能是无边际、集合性的。如果这个假设逻辑成立,则自我意识,对照集合态生命,其个体性存在可能只是出于想象,独立性价值未必是任何生命形态之必要。如果生命的个体性或認知情感的我执性,不适合于超乎或异乎人类之新的智慧体世界,那么,所有建立在自我意识和个体生命为基础的文明阶段中的“爱欲与文明”、挽歌与牧歌都变得不可理解、毫无必要。是为人类自掘其墓后之软埋推想,亦即笔者缪悠无稽之远虑。 诗性化的表述,易于迷失在隐喻的森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