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诗歌部分第4单元河床(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选读》).docx

高中语文课件:诗歌部分第4单元河床(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选读》).docx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 忑一复 忑一复一兰_空声糸统调音 忑一复 忑一复一兰_空声糸统调音 温馨晨读 •哲思短章 论取舍 人要有所取,必须有所舍。 “取”固费力,“舍”亦太难。 人不能只取不舍。 要有收获,必有付出。付出便是舍。 第愛 第愛护步糸统调音 第愛 第愛护步糸统调音 对无法得到的东西,忍痛放弃,那是一种豁达,但也是一种割 舍。必须割舍而不肯割舍,则是疑虑与执迷,对自己有害无 益。能在必须割舍时,毅然地割舍,乃是坚强与洒脱。 不要以为只有能“取得”的人才是大智大勇,那些能毅然“割 舍”的人,实在具有更高的智慧与更大的勇气。 苦恼的来源是患得患失。所谓患得患失,也就是对取舍的疑虑 不决。 厂 厂 厂 厂 厂 忌第?寺艺 这舍”有时是有形的,如买东西,置产业,你需付钱。有时 是无形的,如要专心争取事业上的成功,必须舍去许多个人 的享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人们最常见的苦恼便是:得 到鱼,舍不得熊掌,得到熊掌,舍不得鱼。 最大的取舍是对成功与荣誉的取舍。人们追求成功犹如爬山。 一个又一个山头的征服过程虽艰苦,但成功在望的鼓励使你 提起勇气继续攀援,这是“取”的过程。但当你到达峰顶, 备享殊荣之时,也就是你准备功成身退之日。这一番“舍” 更需智慧与勇气。 护步糸统调音 护步糸统调音 护步糸统调音 护步糸统调音 另一种“舍”是对求之不得的事物的舍。尽力而为是“取”的 最高原则。发觉此事与己无缘,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去,另 辟发展之道,这也是一种“舍”。 忑一复 忑一复一兰_空声糸统调音 忑一复 忑一复一兰_空声糸统调音 •修身名句 1.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十月之交》 赏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 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 ,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 的方面转化。 第愛 第愛护步糸统调音 厂 厂 第愛 第愛护步糸统调音 厂 厂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赏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 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 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炼,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 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i):磨刀石。 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赏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 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 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D :语气词,相当于“啊” o倚(yi):倚靠。伏:潜伏,隐藏。 扩步糸统调音 扩步糸统调音 1第9奎 俎 扩步糸统调音 扩步糸统调音 1第9奎 俎 护步糸统调音 护步糸统调音 厂 厂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赏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 应该自己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这是孔子要求人们 加强自我修养的名句。任何人,不管出身多么高贵,受过的 教育多么良好,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都需要有一个不断 完善的过程。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 心里省察、检查。 自主学习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知识卡片 —、作家作品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 1950年参军。同年,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 术结下不解之缘。 竺^ 竺^__扩步糸统调音 竺^ 竺^__扩步糸统调音 1955年主动报名参加开发大西北。1956年调青海省文联。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从事农垦。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 协会;1988年,被选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被省文联 评为一级作家。2000年3月23日,因患肺癌在西宁逝世。 1980年,长诗《大山的囚徒》在《诗刊》元月号发表,立即 引起了中国诗坛的关注。随后有长诗《慈航》《山旅》《划 呀,划呀,父亲们》《河床》《哈拉库图》等问世。 二、写作背景 《河床》记录了 “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戴罪之身”在西 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行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 身于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精神生命图像 0这些诗从整体上显示出一种沉郁顿挫的大生命的庄重与阔 大。对苦难的深刻体验和对青藏高原原始风情的描述,是昌 耀创作的两个最重要的灵感源泉。该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 “河床”,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 觉,而且推及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也正是 这种神秘、孤寂、阳刚、大气的气质与诗人自身生命过程中 折射出的情绪交叉综合在一起,使我们感受到一个特殊年代 诗人命运的行迹,一种劫后余生的生命律动。 民空土丄 民空土丄步糸统调音 三、审美视窗 夜读昌M

文档评论(0)

157****5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