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关于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隐喻讲解.docx

第一章关于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隐喻讲解.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隐喻的概念及其理论溯源 隐喻“ metaphor”一词源于希腊语的“ metaphora”,meta 意为超越,而 phora 意为运送,因此隐喻最初的含义是 “一个兼具超越性和转换性的行为或过程。 ”① 学术界普遍认为,隐喻作为一种不自觉的思维方式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个给隐喻下定义的是亚里士多德, 他认为隐喻是 “用一个表示某物的词借喻它物,其应用范围包括以属喻种, 以种喻属,以种喻种和彼此类推。 ”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他强调隐喻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所以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进而提出“比较论”观点。在《修辞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隐喻不仅仅体现在词 上,更是对于语言风格的塑造。 罗马修辞学家昆提连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提出“替代论”( Substitution Theory)观点,他认为“隐喻意义产生于词义的变化, ③ 词与词之间的相互替代产生隐喻意义。 ” 亚里士多德和昆提连都在词语的层面上探讨隐喻的修辞意义,把隐喻局限于修辞学这个狭隘的范畴。 20世纪 30年代,随着新修辞学的兴起, 隐喻研究的对象开始从词扩展到句子乃至文本,古典修辞学渐渐退出舞台, 其标志就是瑞恰兹的隐喻互动理论。 瑞恰兹认为隐喻是两个不同事物的概念间互动, 从而产生新的意义。 他总结说,隐喻在语言中无所不在,“语言中的隐喻表达,就是“二合一” ,即“两个概念,一个意义” (“two ideas for one”),是两个共现概念之间的互动形式。 ”④ 布莱克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他将认为隐喻不仅体现在两个词之间的相似性, 更是创造相似性,是词语之间的相互激发。 1980年,雷科夫与约翰逊合著的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的诞生标志着隐喻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认知阶段。书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 即用一个概念去思考另一个概念, 因此,隐喻在本质上是概念的, 本质特征就是认知性,“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不仅体现于语言, 而且贯穿于我们的思维及行动” ⑤,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他们对隐喻的这种别树一帜的洞见,给隐 喻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① 郭琳著:《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 [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1 年。 ② 亚里士多德著: 《诗学》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年,第 149页。 ③ 郭琳著:《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 [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1 年。 Richards, I.A.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6,P93. ⑤ Lakoff ,Johnson. 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文学研究意义上的隐喻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是保罗·利科的 《活的隐喻》, 他从修辞学、语义学、符号学和阐释学等多角度对隐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 究。 由此可见,作为理论研究对象, “隐喻不仅是一种表达手段,而且也是一种 重要的思维,是一种认知,是人类体验和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它用之于文学, 不仅是写作者在特殊语境中遭遇言意困境时的一种书写策略, 也是他们进行终极意义探寻的一条必由之路。 ” ① 隐喻叙事是指作者通过文本隐喻地叙事, 其写作思路和意图都隐藏在叙事之中,读者通过解读文本的叙事隐喻而与作者展开对话。 叙事隐喻能够 “摆脱当下意义存在传达的困境, 呈现叙事世界的意义本质, 是存在对意义的一种呼唤、 倾听与回答。”②《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充满隐喻的人生寓言,是扬 ?马特尔对当下社会人类普遍的生存境况的隐喻。 本论文拟从人与自我, 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信仰三个层面揭示《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中隐喻式叙事的思想内涵及审美意 蕴。 ①雷珍容著: “论诗性语言的“隐喻性”特征 ”[J] ,《理论与创作》 , 2009 年第 4 期 ② 张冬梅著:“叙事隐喻思维中的二元对立” [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2006 年第 3 期。 第一章 人与自我的隐喻 “认识你自己” 是苏格拉底的名言, 从理论根基上奠定了认识自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们只有在绝境前, 才有真正认识自我的可能。 但是真正做到认识自我却是一个艰难的人生体验过程。这个过程的艰难性一方面来自于外界的诱惑,使人们极易缺失必要的价值参照体系, 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人们内心的欲望和本性的迷失。认识自我是一个过程, 是一种循序渐进、 不断佐证的自我体认的艰苦跋涉,是一项必须具备强大的毅力和恒心去战胜自身贪婪、 自私、冷漠的人性弱点的生命力体现。 因此,只有主观或客观上把自身生命置放于

文档评论(0)

137****0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