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8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学案(53份)人教课标版39教案.docx

2018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学案(53份)人教课标版39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近高考 (六 ) 考点十二 修辞手法运用 .考点解说 考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强调的是“正确运用” ,而非简单辨析;但正确认知仍然是重要的知识基础。 《考试说明》规定了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近年高考修辞考查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居多。修辞手法重在 考查运用,一是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的运用 修辞手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 求运用修辞手法。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 .考查方式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查:语言运用题中, 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手法写作 (造句 );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手法在内的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方法指要 () 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②不同点: .借代的作用是 “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 其只代不喻; 借喻的作用是比喻, 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 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借 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 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 (被模拟的事物 )的特征摹写主体,重点在“拟” ;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 重点在“喻” 。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 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 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 ,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 ②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 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③对偶里的“反对”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 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 排比与对偶的不同点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 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 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①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②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典题训练 ()( 山·东卷 )拖延症的表现是, 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 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 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个字。 答: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修辞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 生动。由题干来看,拖延症的表现为 “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 ”,据此可分析出拖延症的危害:会使计划落空,会使理想付诸东流,会使导致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失败,而且明知错误还不改正。答题时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把上述危害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 (示例 )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 江·苏卷 )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皆可以为尧舜 .化干戈为玉帛 .情人眼里出西施 解析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熟语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 借代 ” 手法的特点是借某 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 “ 比喻 ” 中的 “ 借喻 ” 的特点则是,将 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题中,项 “刀俎 ”和 “鱼肉 ”同人所处的情 境相似, 所以是借喻。 其余三项中的 “ 尧舜 ”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 “ 干戈 ”和“玉 帛 ” 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与和平, “西施 ” 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答案 ()( 山·东卷 )下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 ·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请仔 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字。 答: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做这类题要通过仔细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另外还需要注意修辞和字数的要求。 答案 (示例 )一抹恬淡的微笑,如同一阵和煦的春风。一次鼻尖的轻触,更像是一次心灵上的碰撞。那稚嫩的肩膀举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7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