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拿来主义
施永忠
教学目标:
1、理解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内蕴,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
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 在一次欢迎宴会上, 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思考。其中一位记者问: “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
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 “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
同样, 继承文化遗产时, 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 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二、了解文章的背景
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 反动统治者, 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
面奉行卖国政策。 30 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 ,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
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
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 颇多分歧。 面对如此背景, 鲁迅先生写下了
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三、整体感知课文,自主思考问题(放录音“拿来主义” )
1、思考:“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地,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听完录音后
答)
明确:第 2 段点到 “拿来” 后,第 5、6 段再次点到, 直到第 7 段,才开始正面阐述 “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2、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 ,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四、诵读鉴赏 1~4 段,合作讨论问题(指定一个学生诵读 1~ 4 段)
1、 思考:课文 1~4 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送去主义”进行批判的?(朗读后回
答)
明确:指出它的来源—闭关主义;表现—送古董,送画,送梅兰芳博士;实质—媚外;危
害—讨残羹冷炙(经济衰败) 、任凭“抛给“ (丧失主权)。
3、思考:在批判“送去主义”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试结合背景谈谈二者之
间的关系。
明确:“闭关主义”是指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抱残守缺。而“送去主义”则是指国民党反
动派的媚外求荣、欺世惑众。都是对外政策,虽形式不同,实质却相同,都不利于民族文化
的创造和发展。其结果必然使中国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惨境地。
4、思考:对“送去主义” ,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
联系历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明确:(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捧”“挂”两个惟妙惟肖的动作描写,极尽奚落意味。而“发扬国光”则是反语,实为“送去” ,即媚外求荣。
2) 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实为“倒退”。
3) 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丰富”本指物品多, “大度”本指气度宽宏,毫不计较。反动政府实际并不“丰富” ,也无力“大度” ,这里运用反语。
5、思考: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还提到“抛来” “抛给”“送来”,试结合语境,理
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明确: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或送人, 一般不怀有不良的动机。 表面上好象还维持着
国际交往的样子。
抛给—是磕头求赏之后的赏赐,是有目的的给予,非接受不可。
送来—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 。
五、师生共同小结
“抛来”的不好, “抛给”或“送来”的,又不怀好意,什么是最好的方法呢?文章至
此水到渠成,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拿来主义” 。该怎么去拿来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再
次欣赏作者是如何在彻底批判 “送去主义” 的基础上巧妙提出自己的主张的, 并进而找出 “送
去”与“拿来”的区别。
学生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联系背景,深刻理解鲁迅提出“拿来主义”的意义。
2、细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
对爸爸的印象,从记事的时候,就有了,他留给我的印象就是沉默少言的,但是脸上却始终有微笑,不管家里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有爸爸在,一切都能够雨过天晴的,小时候,家里很
穷,可是作为孩子的我们(我和哥哥) ,却很幸福。爸爸从来不会因为缺钱,而让我们感觉得些许的拮据和紧张,哪怕的低三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