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飞红摘翠记黄山、综合学习与探究――吟哦讽诵而后得之、诵读欣赏――温泉、气象物候(苏教版九年级必修).pdf

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飞红摘翠记黄山、综合学习与探究――吟哦讽诵而后得之、诵读欣赏――温泉、气象物候(苏教版九年级必修).pdf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K内容简析及教学提示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山川”,着重领略和要求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吟哦讽诵”,就是要求学生 能通过吟诵去体会和把握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要教会学生从反复吟诵中,了解作品 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加深理解其中深蕴的人文内涵。并且能从吟诵中 品味文章的神气、写作上的妙处,领会到写景散文的一般思路。进而参与“综合学习与探究”活动,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和写作。 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鼎湖山听泉》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以作为示例,指导学 生学习在“吟哦讽诵”中注意作者感情嬗变的历程及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悟;《林中小溪》一文在运用 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的同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下这位被称赞为“在整个世界文学中,未必能找到与他 并驾齐驱的作家”的前苏联作家的作品风格,并再选择一些他的作品来加深学生的感受。《飞红摘翠 记黄山》《画山绣水》则重点学习写景角度的选择与转换及材料的整理和运用,为写作做好准备。 作为本单元重点学习的学习方法“吟哦讽诵”,一要创设好的情境,如为学生提供音乐、画面等激起 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二是要指导学生在读中思索、品味,以达到感悟的目的。 K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通过反复吟诵,能说出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 3.掌握“吟哦讽诵”的要领,学会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其深蕴的人文内涵。 4.学会合作探究和写作,能从各个渠道收集、筛选和组合材料,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5.能用流畅的口语介绍本地的风景、特产、风俗和民情。 K课时安排共18课时 单元导学4课时《鼎湖山听泉》2课时 《林中小溪》2课时《飞红摘翠记黄山》2课时 《画山绣水》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 气象物候2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3课时 单元导学 第一课时 探讨学法拟定计划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K总结回顾 1.在初中两年的学习中,你有哪些好的语文学习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有选择 的加以记录。) 2.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我们在课本上学到了哪些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总结) 1.互相交流,有选择的加以记录。 2.回忆、整理。 二K共同走进九年级(上)语文 1.指导学生浏览课文、目录。思考:本学期的语文课本和过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本学期我们的语文学 习和过去会有什么不同? 2.布置任务:制订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要求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阅读同题材、体裁的作品,和文学 名著。) 3.组织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1.浏览课文、目录,并注意与以往的书目相对比。 2.动手制定学习计划。 3.交流计划,并在同学和老师的指导下修改。 第二课时 明确文体理清学法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散文,关于散文,你们都知道些什么?说来大家听听。 教师归纳、补充。 1.散文题材多样自由。 凡宇宙间一切事物,大至永恒的星球,小至花鸟鱼虫,皆可入文。而且,行文的方式也无拘无束,可 漫谈、回忆、日记、对话……散文家秦牧以“海阔天空”形容之,一点也不为过。鲁迅的散文是这方 面最好的典范。他的是散文,被人称为“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打开他那十几册散文(杂文)集,里 面有的是“大题小做”,如《关于女人》、《拿来主义》;有的是“小题大做”,如《论雷峰塔的倒 掉》、《从胡须说到牙齿》;有的是“借题发挥”,如《谈皇帝》、《论照相之类》;有的是“无题 有感”,如《忽然想到》《无花的蔷薇》……看起来,他的散文随心所欲,运思落笔也似不经心,但 每一篇的背后,都饱含作者的满腔激情和精深的思想内涵。 2.散文结构“形散神不散” 散文反映生活,不像小说、戏剧,要刻画人物,构造情节。它不需以某个人物为中心,也不需有前后 连贯的情节。散文作家总是在平素的生活和日常的见闻中有所触动,于是随手拈来,生发开去,把深 刻的道理寓于信笔所至的叙述上。他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激发,时而侃侃而谈。 他依据的往往只是自己的思维轨迹,描述的只是自己的一些生活片段,看似有很强的随意性,这就是 “形散”;但实际上,这些描述的东西却有一条思想的红线把它们串成一体,这就是“神不散”。 散文的魅力就在这“散与不散”之间。由于有了“散”,作家可以放开思路,放开笔端,运笔如风, 不拘成法;由于有了“不散”,散文能含蓄深邃,饱蘸感情,成为反映社会的有力武器。 3.散文有浓厚的主观情感 散文往往是作者真实情感的直接流露,抒情散文自不待言,叙事散文也往往寓情于事。朱自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