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时2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PPT 可编辑版).ppt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时2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PPT 可编辑版).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舜发于畎亩之中:?????? 空乏其身: 衡于虑:?? 而后喻: 田间,田地 资财缺乏,即贫困 通“横”,梗塞,不顺? 了解,明白?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发动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 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过错 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 A . . . .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曾益其所不能 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 入则无法家拂士 D.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 . . .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B 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常识? 答:不能。 因为当今这个时代的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实现个人价值,还是振兴民族大业,或是追求人类美好理想等的过程中,都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因此要常怀有忧患意识,从容应对,才能遇变故而不惊心,面临挫折而能坦然,绝不能养尊处优,耽于安乐。 非常感谢收看 第2课时 人教部编版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祝你学习进步! 谢谢观看 * *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2课时 人教部编版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有人认为,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人要成就大业,就必须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但也有人认为,“顺境也能出人才”,因为环境只是外在因素,内因才是最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造就人才?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继续学习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品读读出理解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 我们得到的人生感悟是:苦难是人生的一种磨砺,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品读读出理解 ?2、第一段列举了6位名人,这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点?? 共同点:出生贫贱、历经磨难、终有成就。? 列举事实,为论点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使文章富有气势,增强说服力。 3、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作用是:有力地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4、请举一个经过逆境磨炼成才的典型事例。? 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 诺贝尔实验中多次被炸伤,发明炸药; 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 居里夫人经历了无数次的爆炸,发现了镭元素; 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4、请举一个经过逆境磨炼成才的典型事例。? 司马迁在蒙受宫刑的奇耻大辱的情况下,发奋著述,完成了不朽巨著《史记》; 周文王被拘禁,推演了《周易》; 孔子受困厄,作了《春秋》; 屈原遭放逐,写了《离骚》; 左丘明双目失明,著了《国语》; 孙子受了膑脚之刑,修了《兵法》。 5、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一句阐述的道理是什么? 经得起考验的有志人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的人。 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7、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磨炼的目的是什么? 行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思想:苦其心志。 8、最后一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有什么作用?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 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最后一段是怎样论述的? 正反两方面: 正面: 反面: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个人)?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家)?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告诫人们要有 意识。?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了什么道理?? 忧患 要有忧患意识、逆境成就人才、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示例:文中孟子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他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而贪图安乐自然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nleyCho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403010000001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