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龙义:地球科学与测绘综合项目工程学院.doc

邵龙义:地球科学与测绘综合项目工程学院.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编号: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学者候选人申请表 岗位名称:  矿产普查和勘探    申请人姓名:  邵龙义        申请人国籍:  中国         申请人现任职单位: 地球科学和测绘工程学院   申请时间:  1月 8日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人事处制 一、简表 姓名 邵龙义 性别 男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1964年2月 最终学历毕业时间及学校 1989年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硕士部 学位 博士 现任职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和测绘工程学院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行政职务 从事专业关键词 煤田地质学、沉积学、环境地球化学 关键学术兼职 1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 委员 2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 3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环境矿物学委员会 委员 4 中国煤炭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会 委员 5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委员 6 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成份委员会 委员 个人简历(包含学习简历和工作经历) 1983年 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 1986年 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硕士部,获硕士学位, 1989年 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硕士部,获博士学位。 1990年至今 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和测绘工程学院工作。 1992 年12 月副教授职称 1998 年1 月教授职称, 年1 月博士生导师。 - 任资源和地球科学系系主任 1995.9-1996.10 英国Cardiff 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访问学者及博士后; .8-.6 英国Cardiff 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客座教授 所在平台、基地、团体简况 煤炭资源和安全开采国家关键试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田地质学及中国聚煤规律科研团体”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岩石学”教学团体 二、申请人关键学术贡献、关键创新结果及其科学价值或社会经济意义 (本栏关键填写近五年取得学术成绩,五年前取得尤其突出学术贡献和关键结果也可在此栏反应) 申请者围绕煤沉积学及煤田地质学领域,坚持在层序格架中厚煤层及优质煤聚集模式、煤层中所蕴含古环境古气候演化统计、和燃煤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探索。负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关键项目1项、面上项目7项及其相关国际合作项目 (包含英国皇家学会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异人才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等多种基金项目,和国家“973”专题2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题专题2项,近五年负担各类项目37项,完成项目经费1200余万元,在研项目经费 505万元。 提出“幕式聚煤作用”及“海相层滞后时段聚煤”理论和层序地层格架中厚煤层聚集模式; 针对中国东部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提出基于层序地层学理论煤炭资源勘探目标区地质研究-地震探测-钻探验证三位一体勘查方法。 利用单颗粒手段表征燃煤排放可吸入颗粒物起源及致毒机理等,提出燃煤排放大气颗粒物微观形貌类型,提出可吸入颗粒物毒性起源等。 近五年发表120篇,专著3部,参编专著5部,SCI收录论文28篇,其中第一作者 4篇,通信作者14篇。 取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异结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另外,还取得其它省部级奖励6次。 取得科技部优异野外工作者奖。 取得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 关键学术贡献: 1)多年来致力于含煤岩系沉积模式及层序地层研究,提出碳酸盐台地综合聚煤模式、和层序地层格架下“幕式聚煤作用”及“海相层滞后时段聚煤”模式 最近几年来,申请者针对国际上普遍盛行“最厚煤层通常形成于最大海泛面周围”见解,我们团体结合中国含煤岩系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提出近海型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下综合聚煤模式,只有在滨岸平原靠陆一侧基底结构沉降速率不是很大、泥炭堆积速率大于基准面上升速率(可容空间增加速率)时,最厚煤层才可能形成于最大海泛面周围;而在靠海(或湖或盆地中心)一侧,盆地沉降速率显著较大、泥炭堆积速率小于基准面抬升速率(可容空间增加速率)时,最厚煤层只能在海侵面周围形成。而在最大海泛面周围形成煤层厚度最小。基于这些考虑,我们提出一个综合厚煤 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中分布模式,即可容空间在最大海泛面周围增加速率最快,所以在滨海平原靠陆一侧厚煤层堆积在最大海泛面周围,而在靠海一侧(如广西晚二叠世碳酸盐台地),厚煤层堆积在海侵面周围。 同时还提出了“海相层滞后时段聚煤”思想,即煤层形成于海平面上升过程中“碳酸盐沉积滞后时段”中,“滞后时段(Lag Time)”指在海平面上升至碳酸盐台地上以后到碳酸盐真正开始沉积之前一段时间,很多学者研究发觉,全新世最终一次冰期后海平面上升到佛罗里达陆棚上以后,碳酸盐并没有立即沉积下来,而是在数千年以后才沉积下来,在这数千年“滞后时段”中

文档评论(0)

159****17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