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互联网公司如何引诱你的消费欲
打车软件的“价格死磕大战”终于偃旗息鼓,觉得占了大便宜的消费者们开始有些失落。然而,在行为经济学家看来,消费者可能正在上当受骗。
你也许会乐在其中,但在行为经济学家看来你正上当受骗。
随着行为经济学的蓬勃发展,对于人们容易使自己落入精心设计的骗局的这种心理缺陷,我们有了更精确的说法。比如人们愿意买0.99元的东西,不买1.00元的东西,这种现象叫“左位效应”;有时人们会花钱办健身年卡却很少使用,这叫“乐观倾向”;有时该退货的东西不去退,这叫“购买后理性”。
一个古老的道理是,优秀的销售人员善于利用消费者的某些弱点。只不过在这个IT时代,他们都转移到了那些互联网巨头身上。
亚马逊
埃里克?约翰逊和丹?戈德斯坦因曾经做了一个研究,他们向人们询问“你是否退出器官捐赠计划”,设计选项时,不是直接问“你是否愿意捐赠?”,而是问他们“你是否愿意退出器官捐赠计划?”,这一变化使支持捐赠的回答从40%上升到80%。这就是“预设”的力量。我们都 明显倾向于做最不费力的选择。
对大多数人来说,亚马逊就是那个预设的选择,因为大家的信用卡号码和地址都在这个网站。如果我们问一下:在其他网重新输入信息省下的时间有多少价值?他们会说:没多少。但是,在作出购买决定的那一瞬间,我们并未细想,输入那些信息看上去太可怕了,结果还是选择了亚马逊。
亚马逊还用这种方法巧妙解决了运费问题,而运费对于许多顾客来讲都是心理障碍。第一,亚马逊的政策是25美元以上免运费。这导致许多只买一件商品的交易变成了一次买两件。消费者为了省运费,常常再买一本书或一张CD。更奇葩的是,亚马逊还规定运费一年79美元封顶,这样几乎消费者买的所有商品都免费2日送到。不过,这种方式使亚马逊买家消费的更多。原因有三个:
知道这一家免运费,消费者就不会去搜索另一家店。
一上亚马逊网,运费就不再是心理障碍,于是就屡次冲动购物。
因为已经付过运费,运费就成了沉没成本,消费者就想买更多东西摊薄成本。
Groupon――美版团购网站
Groupon之类的团购网站的惊人之处不在于它的海量折扣,而是这样一个事实:它把目标消费人群从便宜货的尴尬心理中解放出来了。假如调查Groupon用户如何看待剪下报纸上的折扣券去买东西,大部分用户一定是鄙视这种行为的。
其实,人们对折扣券的偏见是真实而广泛的。《消费者研究》杂志近期的一篇论文发现:人们把折扣券使用者身边的人看做穷人,那些使用折扣券的,就更不用说了。然而使用Groupon,大家就都认可,单单从Groupon这个名字上,就能看到这种认可。
在改变人们行为这方面,群体行为观念是一个有力的动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诺亚?戈德斯坦因几年前主持了一项研究,主题是如何鼓励酒店毛巾的重复使用。一次实验中,他们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提示牌:第一种,毛巾重复使用有益于环境的生态诉求,35%的顾客服从了所作的提示。第二种增加了社会因素:被请求参与活动的客人中,有75%的客人多次使用了毛巾。结果使服从提示的客人上升到了44%。
“时间限制”是它的另一利器,顾客只有一天时间决定是否购买折扣券,锁定折扣。一般来说,我们不买东西,也不会排除以后购买的可能,因为永远可以回去再买。但在团购网站, 必须明确选择,你的选择就不是不买折扣,而是以后再也不能买。面临这样的抉择,顾客就会考虑如果不买,以后会有多么后悔,因为不想后悔,所以愿意现在就买。
Facebook
确切地说,我算不上Facebook一代,但我有Facebook账户。而且,我在大学里教的800个学生,几乎个个都迷恋Facebook,就连上课也在用。有几个学生告诉我,考试之前,他们会登录Facebook,然后把电脑递给一位朋友,让他修改密码,直到考试结束再把密码告诉他们。回顾 Facebook的发展史,很明显,这家公司不断创新,挑战人们有限的自制力,这个特点使大家一次又一次回到Facebook。
Facebook的高明之处是它的留言板:这是一个我们可以发表言论的公共空间,其他人也可以添加意见。空间里,大家都是朋友,你会觉得自己有义务回应那些留言,评论别人给你的留言,然后再为别人写留言。
我们还想在留言板上展示自己。这就像我们经营管理自己的财产一样,财产也反映一个人的人格。心理学家山姆?格斯林的研究表明:想了解一个人,不一定非得花时间和他相处,通过了解他的财产可以了解得更多。留言板也一样,其实是自我的一个橱窗。大家都想要一个介于真实自我和想表现的自我之间的自我,这样大家就有动力不断监管和维护那个个人空间。
Facebook使人上瘾,也许还因为它用一种比较便宜的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理解当代中国 英语读写教程Unit 5 英语读写教程课件.pptx VIP
- 名校课堂八上物理电子版不带答案.doc VIP
- 2025年试题国家保安员资格考试试题+答案.docx VIP
- 2024年版羽毛球馆租赁协议样本.docx VIP
- 要素式起诉状(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doc VIP
- 焙烧炉天然气燃烧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ocx VIP
- 2019-2020学年上海市市东中学高三政治测试题.docx VIP
- 上海市市东中学2023年高二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上海市市东中学2022年高二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上海市市东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