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_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4).doc

高中思想政治_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4).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学设计(必修3第八课第二框) (一)教材分析: 教材使用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世界把握规律”的内容。 从内容上看,本框题由两个目题构成:一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是运动是有规律的。其主要内容是分析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强调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从知识构成上看,本框既是第四课第一框教学内容的逻辑发展,也是引出第五课教学内容的“中介”。 从地位上看,本框对于帮助学生科学的把握马克思哲学物质观、运动观有积极意义。 (二)学情分析: 经过1-4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从思想上坚信世界是物质的,对哲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知识的增加,其抽象思维逐步占据了思维的优势地位,具备了运用观察、实践、讨论、阅读等方法进行分析、概括、总结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些都为本框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了形式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普遍提高了对政治科的学习兴趣,克服了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对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并得出结论。 (三)设计思想: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启发式教学原则,立足“共享式”师生关系,采用“讲授、提问、点拨、讨论、演示”等多种方法,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典型现象入手,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创设情境 激学导思——设疑探究 引议释疑——迁移拓展 学以致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主动的探究、讨论问题,使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 1、在教学理念上,本课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导向,以学生“成功意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依托,立足“共享式”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成为师生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平台。 2、在教学风格上,遵循本人一贯的追求,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取向,以愉悦为保证”,让学生在愉悦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获得愉悦,真正体会到学的快乐,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在教学手段上,结合预习导读提纲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心欲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于“无疑处”有疑,于“无话处”有话,于“习以为常处”发现不寻常的事物,可以提升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传递功能,充分利用其素材资源和操作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重点,分解、降低教学难度,达到助学促学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能列举实例,结合哲学原理分析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在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做到按规律办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学习和生活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懂得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运动绝对性的前提下又肯定静止存在的意义。 (六)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1. 直观演示法:利用例子、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 2. 情境创设法: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方法获取知识。 学法指导 1.自学引导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 2.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六)课前准备: 老师搜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音像、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违背客观规律以及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例子。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的含义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静止的含义 4、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