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案课程.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北师范大学萌芽支教团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刘新月 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授课题目 《题西林壁》 授课时间 1课时 1对于古诗有 「定的了解,并且开始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可 学情分析 以进行简单的合作探究。 2、仍然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课堂需要有趣。 通过学习本节课 ,学生将能够: 知识技能: (1)知道本诗是- -首“七言绝句”,背诵本首诗; 教学目标 (2)学会题、缘两字的意思。 (3) 了解什么是 岭什么是峰。 2、过程方法 (1)通过反复读诗使同学们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培养学生从 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加深同学们对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理解。 (2)通过解字,加深同学们对“缘”字的理解。 ⑶通过图片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岭”,什么是“峰”。 3、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3)明白本诗表达的哲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答 案,所以,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重点: 疏通古诗意思,学会“题”、“缘”二字的意思;明白本诗表达的 哲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所以,我们遇到 重点难点 问题时,要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难点: 通过举例与解字的手法,学会“题”、“缘”二字的意思;明白本 诗表达的哲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所以, 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教学用具 PPT图片,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具体步骤 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3 问: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开始新课,首先呢?老师 呢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风 景名胜吗?谁愿意回答一下? 情景一:学生回答:……(挑三个学生回答) 师:大家答得都非常好,这些全都是我国有名的风 景名胜,今天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大诗人苏轼 笔下的风景名胜庐山吧!放一张庐山的图片,显示 在PPT上。 情景二:学生害羞不回答 师:看来大家是有些害羞呢?老师理解大家,那这 一次呢就由老师来举出几个例子,大家来判断一下 我说的这些都是风景名胜不是,下一次,老师希望 大家可以积极地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好不 好?…… 今天呢,我们学习的古诗也与一个着名的风景有 关,那就是庐山放一张庐山的图片,显示在PPT上。 新课详解: 1、庐山位于江西省,自古就是名山,很多诗人登 临此地,留下了着名的诗篇,比如说大诗人李白就 曾写过一篇对着庐山的壮美瀑布,写下了一篇脍炙 人口的 分钟 新课详解1、5 分钟 新课详解2、3 分钟 新课详解3、 12分钟。 新课详解4、 10分钟 共计33分钟, 余下用时学生 自由发挥画一 画,如有时间 就展示一下。 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题西林壁》,走进苏轼的庐 山世界。紧接着介绍本节课的三大目标。 开始简介苏轼,北宋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首先, 老师想请大家观察一下,这首诗共有几行,每行有 几个字呢? 4行7字,七言绝句。 之后穿插复习讲解绝句和律诗的知识点。 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这首诗,谁 想来帮帮老师? 小朋友读,赞扬鼓掌,纠正读音,停顿。之后大豕 齐读。 2、大家读得非常好,声音洪亮,停顿准确。 读完了古诗,现在请人家按组来讨论 卜这首诗的 每一句话都是什么意思吧!不要忘了黑板上有提示 哦。题,识,缘老师在课堂中穿插,把控进度,大 约3分钟。 2、师:好了,大家停下吧!老师刚在下面,发现 大家讨论得都非常好,谁愿意来分享一下? 举手。 按句释义。(注:答得好要夸奖并鼓掌。)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着看像山岭,侧着看像山峰 (纠正句义,放图片 帮助大豕认识山岭和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远看近看山的高低都是不一样的。 以上两句是写景。 不识庐山真面目 不能看清庐山的真正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因为身处在庐山之中。(运用解字法,讲缘字的 意思) 3、 4句诗讲道理。 (这两句诗呢,是诗人发出的一些疑问和回答,总 结起来可以说是在阐述一个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道 理”,打在PPT 上)所以从内容上看,这既是一 首写景诗,也是一首哲理诗。 4、 师:大家讨论得都非常好,接下来老师想问大 家几个问题。 (1)诗人面对的是同样的庐山,看到了什么样不同 的景象呢?并思考一下为什么?(放山岭和山 峰的图片) 可能会回答,因为他一会儿是横着看的,一会儿 是侧着看的。引申出,角度的不同。 接下来我们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诗人接着 感叹自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老师,提 醒大豕大豕一下,看书看书本 谁来回答一 下,举手举手! 回答“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下怎样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 真面目呢? 与“只缘身在此山中”对应,即要跳出“此山 中”,。 诗人对着庐山,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看到了不 同的风景,悟出的道理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