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边塞战争诗》教案
主备:谢小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边塞诗的相关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边塞诗。 2 、了解每首
诗的大体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 分析诗中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自学,点拨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边塞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识记边塞诗的鉴赏要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边塞诗。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是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第五课我们了解了山水田园派,现在我们来学习边塞诗人的诗歌。
二、边塞诗介绍 (若在《观猎》一课已详细介绍,可省略)
1、主要内容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主要内容大体可分为四类: (1)描写边塞战争,( 2)描写军旅生活,( 3)反映各族人民生活习俗和异域物产季候的奇特,( 4)描写边塞神奇壮丽的风光。
2、常见意象
时间意象:秋天、黄昏
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天山、瀚海、凉州、长城、玉门关、古道、荒城、大漠、辕门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号角、鼓
战具:干、戈、战车、烽火、旗
景物:黄沙、秋月、冬雪、寒雁
人物意象:单于、吐谷浑、戍卒、将军、征夫、闺中思征夫的少妇
3、时代特征
(1)盛唐: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2)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3)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
4、思想感情
(1)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国家的激情。
(2)出征士兵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3)对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和江南风光的惊异。
(4)对战争的厌恶,对帝王黩武的不满。
(5)对良将的渴求,对和平的向往。
(6)家中妻子的离恨。
主旋律:爱国主义
5、常用手法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1
6、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2)把握时代特
征 , 作者生活经历和思想倾向,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3)把握表达技巧。三、《从军行(其一)》
1、作者简介
王昌龄 ( 约 698—757) ,字少伯,太原 ( 今属山西 ) 人,一说为京兆万年 ( 今陕西西安 ) 人。开
元十五年 (727) 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元年 (742) 迁江宁 ( 今江苏南京 ) 丞,后贬龙标
( 今湖南黔阳 ) 尉,故世称“王江宁” 或“王龙标” 。其边塞、 闺怨诗轰动一时, 有“七绝圣手” 、
“诗家夫子”之称。《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2、朗读,找感情基调
“愁”
3、如何写“愁”(手法、意象)
手法:借景抒情(借什么景?)
意象:“烽火城”、“百尺楼”、“黄昏”、 “海风秋”、“羌笛”、“关山月”
4、描绘画面:前三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参考:展现了一幅孤独寂寞、悲凉伤感的画面。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瞭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
更加凛冽寒冷。 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正是最为浓烈之时。 于是,他用羌笛吹起了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
5、技巧探究:理解本诗曲笔的运用
作者表现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作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从深闺的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是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作者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
6、小结主旨
表现征人思乡怀人。
四、《塞下曲》
1、作者简介
李益 ( 约 748—827) ,字君虞,陇西姑臧 ( 今甘肃武威 ) 人。大历四年 (768) 登进士第,两年后,登制科举,授郑县主簿。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李益诗名在当时就极高,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度为乐曲,流播一时。有《李益集》,《全唐诗》编诗二卷。
2、朗读
3、本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句句用典
4、典故解读
“伏波惟愿裹尸还”: 伏波将军马援宁愿死卫边疆,马革裹尸而还。
“定远何须生入关”: 定远侯班超晚年因久处边地而思归。
这两句中,诗人用“惟愿”、何须”二词表明自己的看法,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