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诗人傅聪音乐就是爱.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钢琴诗人傅聪音乐就是爱 王雅静 在2020年年末,著名钢琴家傅聪离世的消息引发了音乐界的震动。 阿格里奇基金会转发了傅聪离世的消息: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他是一位具有伟大人格的伟大音乐家。钢琴家郎朗发文:“傅聪大师,我十分敬重的伟大的艺术家,愿天堂没有病痛。”钢琴家陈萨得知傅聪离世的消息一时难以接受,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无法相信这么鲜活的一个人也会有离世的这一刻,我更愿意想成他是去到了另一个地方。”…… 钢琴大师傅聪被誉为“中国的肖邦”。他对肖邦作品的权威演绎举世公认,而肖邦成了傅聪最重要的标签。钢琴家李民铎评价傅聪:“他的肖邦,是最真挚、最诗意、最纯洁动人的。” 回顾傅聪的经历,他在很小的时候便随梅百器(Mario Paci,1878—1946)学习。1952年2月,18岁的傅聪与上海交响乐团演出,隔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比赛获得第三名。1955年他在第五届华沙肖邦钢琴大赛荣获第三名,更得到象征最能深刻诠释肖邦的玛祖卡奖,为首位获此殊荣的非斯拉夫人,自此深受国际重视。1956年,傅聪在北京举行了个人独奏会,在上海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举行了莫扎特协奏曲音乐会。1958年起,傅聪定居伦敦。 在傅聪进行欧洲巡演时,被大家誉为“钢琴诗人”。他的艺术成就不仅限于最为大家熟知的演奏肖邦的音乐。从巴洛克时期的斯卡拉蒂,到古典时期的莫扎特,再到浪漫派的舒伯特、印象派的德彪西,都在傅聪擅演的范畴。傅聪学贯中西,演奏充满深厚人文素养,除演奏外,傅聪更投身教育,为当代钢琴与教育巨擘。 “只有不断与森林,小溪,花木,鸟兽,虫鱼和美术馆中的杰作亲炙的人,才会永远保持童心、纯洁与美好的理想。”这段《傅雷家书》中所提到的“保持童心、纯洁与美好的理想”,都可以在傅聪指尖的音符中悠然飘远。 傅聪 1934年3月10日出生于上海,傅聪为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英国人。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2020年12月28日,傅聪因新冠肺炎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 以下内容摘自音乐作家焦元溥在《游艺黑白》一书中与傅聪的对话 Q=焦元溥 A=傅聪 Q您在肖邦大赛后又在波兰随当时比赛主审、著名钢琴教育家德泽维斯基(ZbigniewDrzewiecki,1890—1971)学了三年。可否谈谈这几年的学习? A他认为我有非常特别的音乐特质,也有独立思考能力,因此他不想影响我的想法,让我自由发挥。他说我就自己练习,也自己选曲子,但一个月弹一次给他听,确保我没有误入歧途。所以我基本上是自学。比较遗憾且可惜的是,德泽维斯基不教技巧,这却是我所需要的。我小时候钢琴底子打得不够好,有段时间又和父亲反抗,不想弹琴。在钢琴家养成的关键时段,就是13岁到17岁那几年,我根本没机会好好练琴,也没有很好的老师指导。我真正下功夫去弹琴是17岁回到上海之后的事,后来18岁就第一次公演,一两年之内就去参加肖邦大赛——现在想来还是觉得不可思议!所以,我真可说连技巧练习都没学到。不过也因为德泽维斯基对我采取比较自由的教学态度,我找到许多属于自己的曲目。像我那时接触到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发现这是何等深邃美丽的世界,因此我自己安排,每到一地演出都弹不同的莫扎特协奏曲。三年下来,也就把重要的莫扎特协奏曲都学完了。 Q看来德泽维斯基是非常宽大的老师。 A那是对我而已。他对其他学生可是完全不同,每个音都得照他的意思弹! Q您非常强调钢琴演奏时的和声观念,可否请再多详述?毕竟多数钢琴家演奏时还是以旋律为取向。 A这是事实,因为作曲家通常将旋律给高音部表现,而绝大部分的人旋律感都比和声感强。然而我所强调的和声观念,是从作曲家的整体思考方向为本。旋律都是以和声为根本,关键的和声却不一定出现在右手的主旋律,往往在中低音部。如果要表现出作品的精神,就应该强调这些支撑旋律的和声。我们可以分成几个细项来看。首先,作曲家对调性的安排通常显示其音乐思考。以莫扎特《c小调钢琴奏呜曲》(K457)第一乐章为例,音乐可以随着旋律行进而转到其他调性与和声,但一开始为乐曲设定性格的c小调主和弦——c小调在此曲是悲剧性、带着强烈宿命感的调性——其出现则指引着作曲家的思考,反映其心理变化。唯有审慎判别调性与和弦级数的转变与返回,才能为乐句找到适当的个性。其次,旋律从和声的基础上开展,两者不能分开。像贝多芬《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谱面上节奏变化多端,看似无所适从,但若能根着于和声的变化来表现旋律,一切问题都将迎刀而解。这段如果只是表现旋律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