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临床路径_精选.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1) 急性起病。 中风临床路径 ( 2010 年版) 一、中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中风( TCD 编码: BNG080 )。 (二)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年 2 月第一版)进行。 ( 1)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 (2) 主要表现为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具备 2 个主症,或 1 个主症、 2 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 诊。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第 1 版)进行诊断。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头颅 CT 或 MRI 明确出血或梗死病灶。 疾病分期 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6 个月。 后遗症期:发病 6 个月以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 、《中医内科学》及《新针灸学》。 急性期(发病 2 周内) ( 1)西医治疗 缺血性中风(脑梗死) ①内科综合支持治疗。 ②抗脑水肿、降颅内压。 ③血压调控。 ④溶栓治疗 ⑤抗血小板制剂。 ⑥抗凝治疗。 ⑦神经保护剂 ⑧强化降脂制剂 ②血压调控。 ②血压调控。 ①内科综合支持治疗。 ②抗脑水肿、降颅内压。 ③血压调控。 ④神经保护剂。 ⑤微创血肿清除术。 ( 2)中医治疗 ①朱琏针灸治疗方案。 ②中药辩证施治。 ③其它中医外治综合疗法。 ( 3)康复治疗 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6 个月) (1)西医治疗脑梗死 ①内科综合支持治疗。 ②血压调控。 ③抗血小板制剂。 ④抗凝治疗。 ⑤降脂,稳定斑块。 ⑥神经保护剂。脑出血 ①内科综合支持治疗。 ( ( 3)心电图和 X 线胸片,并根据病情复查; ③神经保护剂。 ( 2)中医治疗 ①朱琏针灸治疗方案。 ②中药辩证施治。 ③其它中医外治综合疗法。 ( 3)康复治疗 后遗症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参考恢复期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重症或并发症严重者 6– 13 周,轻症 3 –5 周。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BNG080 )中风疾病编码。 具有其他疾病诊断, 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 就诊时或治疗过程中出现昏迷者进入重症中风路径, 否则进入轻症中风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必需的检查项目: (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学流变学、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 ; 8 8. 中医辨证组方煎服或熨烫治疗相关药物。 ( 4)脑电图; ( 5)头颅 CT/MRI ;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 1)血气分析,肿瘤全项及相关免疫学检查; ( 2)并发其他感染患者行分泌物或排泄物细菌 / 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 3)脑脊液病原学检查。 ( 4)诊断有疑问者检测血液和尿液毒物。 (七)选择用药。 渗透性脱水利尿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七叶皂苷钠及地塞米松等。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奥扎格雷等。 神经保护药物:胞二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依达拉奉、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神经节苷脂等。 溶栓药物:尿激酶及 rt-PA 等。 抗菌药物:经验性用药或根据病原学结果合理用药。 西医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相关药物。 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丹 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生脉注射 液、参麦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 安宫牛黄丸、 苏合香丸、中风回春丸、华佗再造丸、安脑丸、牛黄清心丸、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等。 (八)出院标准。 病情平稳,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有所好转或基本恢复。 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患者出现呼吸肌麻痹,需机械通气治疗;严重感染、消化道溃疡等并发症须进入 ICU 治疗。患者颅内进行性出血,颅内血肿加大需转外科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

文档评论(0)

Sig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