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展厅三 陶瓷展厅 China和china的来源 这说明什么? china指瓷器,来自“昌南”的读音, 昌南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 彩陶人首瓶 * 黑陶镂孔高柄杯 (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 几何纹白陶罐 商代,盛贮器。河南安阳土。 现藏故宫博物院 东汉青瓷 南北朝白瓷盘 隋唐:陶瓷工艺成熟。唐代瓷窑遍布南北,瓷器成为生活常用品 双鱼图 唐三彩骆驼 仕女 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定窑 孩儿枕 宋朝 景德镇——瓷都 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地方瓷窑——五大名窑 元青花.鬼谷下山 彩瓷生产时期 元代釉里红 明 五彩 清 珐琅彩 时期 解说词 新石器 东汉晚 南北朝 隋唐 宋代 元代 明清 (三)陶瓷展室 陶器 瓷器 时期 解说词 新石器 东汉晚 南北朝 隋唐 宋代 元代 明清 (三) 陶瓷展厅 陶器 瓷器 彩陶、黑陶、白陶 青瓷 白瓷 工艺成熟、独立生产部门、日常用品 “瓷都”景德镇、地方瓷窑 彩瓷时代、青花瓷、釉里红 工艺丰富多样、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三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 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 (商周时期) (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商周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 * *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2005年7月12日在英国伦敦拍卖的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当时成交价折合人民币约 以当天国际牌价可以买2吨黄金,由此可见元青花瓷的价值连城。 猜猜它值多少钱? 青花瓷,色泽清新,纹饰优美 ,意境深远。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 ; 一件件瓷器,就是一个个故事。它浸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也走出了国门,影响了世界。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辉煌成就,让国人自豪,让世界尊敬。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学习目标: 1.掌握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和特点。 2.学习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手工业产品,了解这是中国先民们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的结果,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树立爱国情怀和创新意识。 思考:1.同学们所理解的手工业是什么? 2.它包含那些行业部门? 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从事小规模生产的工业。最初与农业融为一体,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与农业分离,包括纺织、金属冶炼、陶瓷、造船、造纸等制造生产和生活工具的各种行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 博物馆 冶金展厅 纺织展厅 陶瓷展厅 展厅一 冶 金 厅 青铜器展区 冶铁技术展区 司母戊鼎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 * 尊 大中型盛酒 器和礼器。 四羊方尊 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 * 最早的酒器,相当于现代的酒杯, 爵 * 觥 古代酒器 ~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牛形青铜觥 春秋时期金柄铁剑 春秋时期,发现炼铁和炼钢技术,并且一直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 焦炭 南宋 木炭 春秋 煤 汉代 铁器应用于农具的制作,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项目 解说词 青铜 技术 时代 辉煌 特点 钢铁 技术 春秋 燃料 春战 汉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一) 冶金展厅 项目 解说词 青铜 技术 时代 辉煌 特点 钢铁 技术 春秋 燃料 春战 汉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一) 冶金展厅 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 商周时期 技艺、数量、种类、工艺、造型 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奇迹) 木炭 煤 煤普遍 焦炭(最早) 焦炭流行 展厅二 纺织展厅 行业 时期 解说词 丝织业 上古 西周 汉代 唐代 棉纺织业 宋末元初 元代 明代 (二)纺织展室 行业 时期 解说词 丝织业 上古 西周 汉代 唐代 棉纺织业 宋末元初 元代 明代 (二)纺织展厅 首先发明丝织技术,学会养蚕缫丝 工艺突飞猛进,品种丰富、图案精美 远销欧洲,获得“丝国”称号 出现缂丝技术 棉花向内地传播; 黄道婆:革新纺织技术和工具 松江棉纺织中心、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嫘(léi)祖 上古时期 黄帝之妻 发明养蚕 “嫘祖始蚕” 这是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因其没有颜色,因此而得名“素纱禅衣”。 这件禅衣折叠后可以握在手中,该衣仅重48克,重量仅半两多。可谓薄如蝉翼,轻如鸿毛,由此可见,汉代纺织业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西汉“素纱襌(dān)衣” 缂(kè)丝 “通经断纬”,自由变色 正反两面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