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循环
转钻孔灌注桩施工浅议
摘要:正循环回转钻孔灌注桩以苴适应性强、造价低、施工简单易操作已 广泛应用于水利、公路等工程基础中。但由于施工工艺环廿较多,一环不慎, 便可能发生质量事故,给国家适成较大损失。
关键词:正循环、钻孔桩、施工方注、施工技术。
一、 正循环回转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原理及适应范围
正循环回转钻孔是用高压泥浆通过钻机的空心钻杆,从钻杆底部射出,同时钻头 钻进,将土层搅松成为钻渣,被泥浆包裹浮悬,随着泥浆上升而溢出流到井外的 泥浆溜槽,经过沉淀池净化,泥浆再循环使用。泥浆在不仅有固壁和润滑作用, 还要升携带钻渣上升外排,故对泥浆的质量要求较高。
正循环回钻适用于粘性土粉砂细中粗砂,含少量砾石、卵石(含泥量少于20% 的土、软岩,孔径为80?250cm,孔深为30?100m,其优点是钻进与排渣同时 连续进行,成孔速度较快,钻孔深度较大。
二、 施工工艺
2.1施工放样:根据桩位平面图中各桩的坐标,用全站仪准确地测放各桩的中心 位置。经复核无误后,埋设护桩进行保护。
2.2护筒埋设:护筒采用于5mm厚钢板制作,直径大于孔径20?30cm。护筒 埋设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倾斜程度不大于1%,护筒周围用粘土夯实。
2.3泥浆制作:泥浆釆用自拌方法,控制指标应满足施工要求。在钻孔中,泥 浆顶面应始终高出孔外水位。为回收泥浆,减少环境污染,设置泥浆循环净化系 统。
2.4钻孔:钻机就位后,对钻头中心和桩位中心校核无误后,方可开钻。钻孔时 钻架必须稳固,钻头对准桩位中心,开钻前对钻机及其它机具进行检查,机具配 套,水、电畅通。钻孔严格按规范和招标技术文件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施工。
2.5终孔及清孔:当钻孔达到设计终孔标高后,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进行 检查,然后填写终孔检查证。清孔要求:桩径1.5m以内的摩擦桩沉渣厚度不大 于10cm;桩径大于1.5m的沉渣厚度不大于15cm,端承桩无沉渣。清孔釆用换 浆法,即钻孔完成后,提起钻头至距孔底约20cm,继续旋转,逐步把孔内浮悬 的钻渣换出,在清孔排渣时,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清孔后调整泥浆,使其 相对密度:1.03?1.10;粘度:17?20Pa.s;含砂率:<2%;胶体率:>98%。
三、 钻孔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1钻孔过程中出现坍孔:其表征是孔内水位突然下降乂回升,孔口冒细密水泡, 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进尺,钻机负荷显著增加等。坍孔一般是因为泥浆性能不 符合要求、孔内水头未能保证、机具碰撞孔壁等原因造成。查明坍孔位置后进行 处理,坍孔部位不深的时,可釆取深埋护筒法,将护筒填土夯实,重新钻孔;坍 孔严重时,应立即将钻孔全部用砂类土或砾石土回填,如果无上述土类时可采用 粘质土并掺入5%?8%的水泥砂浆,应等待数日后采取改善措施重钻。
3.2钻孔偏斜、弯曲:一般是因为地址松软不均匀、岩面倾斜、钻架位移、安装 未平或遇探头石等原因造成。可在偏斜处钓住钻锤反复扫孔,使钻孔正直。偏斜 严重的时,应回填粘质土到偏斜处顶面,待沉积密实后重新钻孔。
3.3扩孔缩孔:扩孔多系孔壁小坍塌或钻锤摆动过大造成。钻孔缩孔常因地层中 含遇水能膨胀的软塑土或泥质页岩造成,一般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钻 锤磨损大也能使孔径稍小,应随时检查,及时焊补钻锤。当缩孔已发生时,可用 钻锤上下反复扫孔,扩大孔径。
3.4钻孔漏浆:一般釆取护筒周圉回填土夯实、增加护筒沉埋深度、适当减小护 筒内水头高度、增加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倒入粘土使钻锤慢速转动、增加孔壁 粘质土层厚度等措施。
3.5糊钻:多出于正循环回钻钻进时,遇软塑粘质土层,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过 大,进尺快,钻磴量大,出浆口堵塞而造成。应改善泥浆性能,对钻磋进出口和 排磴设备的尺寸进行检查,并控制适当进尺。若严重糊钻,应停钻提出钻锥,清 除钻磴。
四、 碗灌注易出现的事故及预防与处理措施
4.1导管漏水:主要原因:首批混凝土储量不够或导管底口距孔底间距过大,不 能将导管底口下部封住,使水从导管底口涌入;导管接头不严,橡皮垫被高压气 囊挤开,水进入;导管提升过猛,控制错误,使导管底口超出混凝土面,底口涌 入泥水。处理方法:一是立即将导管提出,进行清孔重新下导管,重新灌注。二 是应换新导管,使导管口插入混凝土中,用吸泥机将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吸出,继 续灌注混凝土,起先栓应增加水泥用量,以后的栓恢复正常配合比。
4.2卡管:主要是由于初灌时隔水栓卡管或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骨料, 栓离析或导管漏水引起。灌注过程中加强对导管的检查和栓各项指标的检查。
4.3埋管:主要原因是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使导管内外栓已初凝、与混凝土产 生的摩擦力过大,或提管过猛将导管拨断。预防方法是严格控制导管埋深不得超 过6m,混凝土内加缓凝剂,加速混凝土灌注速度,提升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传感器技术指导书.doc VIP
- Unit3 Sports and fitness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docx VIP
- 车型EOP管理相关参考内容.docx VIP
- 六年级英语竞赛试题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练习范本.pdf VIP
- 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知识点详解.doc VIP
- 2024年评职称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pptx VIP
- 音乐就在你心中.ppt VIP
- 高中英语课件(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pptx VIP
-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详细解读课件.pptx VIP
- 面诊、手诊、足诊、耳诊图解教程(价值千元).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