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决不能政绩驱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殡葬改革决不能政绩驱动 丧葬方式,是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 人们依据礼俗或者习惯选择的处理逝者遗体的 方式。现在,由于土地资源紧张等原因, 丧葬问题已从私人领域走向了公共空间。 一个人死 后,如何处理已不单是乡土社会中一个家庭的事情了。 推进殡葬改革逐渐为公众所接受, 然 而,观念的转变不能靠简单的行政命令,更不能以政绩驱动下的粗暴手段来执行。 安徽安庆强力推行的殡葬改革,就是将这一新旧观念的冲突以更加激烈化的方式呈现出 来。近日有媒体报道,因安庆在极短的时间强力推行火葬,收缴砸毁数以万计的寿材。 一些 老人,为了能赶在 6月1日新政之前 睡着棺木死去”而自杀。不过,安徽省民政厅回应称, 老人死亡情况与目前推行的殡改措施没有关系。 殡改政策也不会因为舆论影响而停止, 6月 1日肯定将继续实行。 一些老人的非正常死亡”与殡葬改革是否有直接关系,也许还有待进一步的独立调查 来断定。但事关民众情绪的政策,须以柔性的方式推进。此前,国务院发布的《殡葬管理条 例》第二条规定: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 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 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这当中,推行不是强行, 提倡”的进一步注解,便是 情与理的同用。所以退一步讲,纵然老人死亡情况与殡葬改革无关, 但面临一个个生命的非 正常离去,行政管理方式也须有所思考和回应。 回顾当地推行相关政策的过程就可发现,在 2009年,安庆因殡葬改革未能全面启动遭 到省政府的批评,那时,安庆火葬地区死亡人口的火化率不到 10%,一直位列安徽全省倒 数第一。以此为背景来看待此次安庆殡葬改革, 按照一些地方对数据考核的膜拜和政绩思维 逻辑,要想摆脱倒数第一的帽子, 必须提高火化率,这或许便有了如今这不顾一切的强力推 行殡葬改革。 殡葬改革所倡导的厚养薄葬、移风易俗,固然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但 入土为安”也 是不可回避的、必须考虑到的一种老辈的情绪。所谓 生,事之以礼;死,祭之以礼。 ”这种 说法不仅仅是 民德归厚”的一种表现,其存在的逻辑,是千年以来农耕文化中乡土社会里生 命观的一种解释,也是其生活与劳作传统方式的一部分。 可问题是,安庆方面强硬推行的殡葬改革, 不仅仅罔顾了社会情绪, 甚至忽略了乡土社 会这种习俗的合理性成分。在推进殡葬改革的过程中,不能用单线性的思维,认为依靠行政 力量就可以取代千年的文化传统。 其结果,可能不仅仅是政策无法得到乡土社会的配合, 甚 至还可能会在推行殡葬改革的过程中, 给乡土社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这在以前已有先例 和教训,比如河南周口的平坟事件。 而这些乡土社会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似乎并没有让政策的执行者,去反思殡葬改革推行 的措施,没有温度的数字取代了对乡土生命观的关怀。 要实现节约耕地和移风易俗的改革目 标,在方式选择上难道就只有行政强硬这唯一的手段?对乡土文化的某些传统的看重, 难道 还不如政绩叙述里的那个火化率的数字意义?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