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化》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创建-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pptx

《社会生活的变化》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创建-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情; 中国久远的历史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风格, 但同时也养成了固步自封、妄自尊大的不良作风。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 当它的历史蹒跚茕行到清朝的时候, 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 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 撞开了锁国闭关的天朝帝国的大门, 各种各样的西式玩意儿一股脑儿地涌进东方这片古老的土地, 人们日常生活从传统走向开放, 最明显的变化便是人们对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有了全新的改变。; ;易服饰; 民国初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级别都以西式大髦和燕尾服作大礼服, 是对封建服式等级制的彻底否定。 孙中山还提出“适于卫生, 便于动作, 宜于经济, 壮于观瞻”作为改良服饰的指导思想。; 民主制的确立激励了人们对西方民主社会的向往, 人们醉心于自由平等, 天赋人权的思想, 认为由这种思想建立的生活方式代表社会的前进方向, 洋装是文明的的象征。 洋装在中国的流行, 并未取代中国服装, 而是促进了中国服装的改良。中山装的出现, 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民国中山装;你 知 道 吗?;清朝少女;民国影星胡蝶; 女性服装一改宽大直筒式的满装, 依照西方的人体曲线美加以剪裁, 演变成今日的旗袍。;剪发辫; “西学东渐”首先冲刷了中国上千年的陈规旧习:女子裹足和男子蓄辫。 早在百日维新期间, 康有为就曾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认为女子裹足, 不能劳动; 辫发长垂, 不利于机器生产; 宽衣博带, 长裾雅步, 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 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于“与欧美同俗”。;清末剃发图;近代男子发式;废缠足;变礼仪、改称呼; 行鞠躬礼, 使用“先生”、“君”的称呼, 反映出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总之, 脱帽、靶躬、握手、鼓掌等新礼俗逐渐成为中国通常的“文明仪式”、“文明礼”, 反映出社会礼俗的进步趋向。; 最早的时候, 中国人将西餐分为三类, 一曰大餐, 一曰番菜, 一曰大菜。 早期天津的起士林餐厅, 就很有名气, 大菜是针对小吃而言的。 番菜, 即西餐, 中国最早的西餐厅叫番菜馆。; 《清稗类钞》中有详细的记载:席具刀、叉、瓢三事, 不设箸。;交 通、通讯; 1876年, 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慈禧御用汽车;26; 1909年9月21日, 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 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 首次飞行取得成功。;28;早期电报机;30;龚秋霞; 服饰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长裙, 上身一件对襟小袄, 一方白色丝巾别于腋下; 发髻很大, 齐眉的留海;  饮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生机勃勃的大众传媒; 1872年诞生的《申报》, 在当时影响较大。该报内容丰富, 刊载有新闻、评论, 还有商品和服务类的广告等等。从报纸中, 人们可以得到社会生活、国内和国际的许多信息。;时 间;早期的照相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电影传入了中国。很快, 电影就深入内地, 普及开去, 各城市相继建起了电影院。这就是北京早期的电影放映场所之一──西单文明茶园。它是北京第一个允许女子进入的戏园。 ;《定军山》剧照; 1931年3月, 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片《歌女红牡丹》于上海公映, 立时轰动海内外。;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渔光曲》剧照;41;《奏定学堂章程》: 1903年, 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此章程通常称为“癸卯学制”。这个学制按照日本的教育模式, 将整个教育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类 别;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的评价: 《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 具有进步性。 但是, 它是一个“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制订的, 所以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如经的课时最多, 学生的学习目的仍然是立足于做官, 这是它的局限性。;课;课;4、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文档评论(0)

FK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