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梵塔问题)讲课稿.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梵塔问题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熟悉和掌握问题规约法的原理、实质和规约过程 2. 理解规约图的表示方法 3. 熟悉并掌握递归解决问题的思想 实验原理 1. 利用问题规约法的原理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描述 2. 利用递归思想进行问题的解决 实验条件 1. Window NT/xp/7 及以上的操作系统 2. 内存在512M 以上 3. CPU 在奔腾 II 以上 实验内容 梵塔问题源于印度古老的一个传说。相传开天辟地的神勃拉玛创造世界时在 印度北部的佛教圣地的圣庙里,安放了三根金刚石的棒,第一根上面套着 64 个 圆的金片,最大的一个在底下,其余一个比一个小,依次叠上去,庙里的众僧不 倦地把它们一个个地从这根棒搬到另一根棒上,规定可利用中间的一根棒作为帮 助,但每次只能搬一个,而且大的不能放在小的上面。值班僧侣按照法则日夜不 停地搬运,当搬运完成时世界将在一声霹雳中毁灭。 实验分析 我们假设把该任务交给一个僧人,为了方便叙述,将他编号为 64。僧人自然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这样想:假如有另外一个僧人能有办法将 63 个盘子从一个座移到另一个座, 那么问题就解决了,此时僧人 64 只需这样做: 1. 命令僧人 63 将 63 个盘子从 A 座移到 C 座 2. 自己将最底下的最大的一个盘子从A 座移到 C 座 3. 再命令僧人 63 将 63 个盘子从 B 座移到 C 座 为了解决将 63 个盘子从 A 座移到 B 座的问题,僧人 63 又想:如果能再有一 个僧人 62 能将 62 个盘子移动到另一座,我就能将 63 个盘子从 A 座移动到 B 座。 他是这样做的: 1. 命令僧人 62 将 62 个盘子从 A 移动到 C 2. 自己将一个盘子从A 座移动到 B 座 3. 再命令僧人 62 将 62 个盘子移到 B 座 再进行一次递归。如此 “层层下放”,直到后来找到第 2 个僧人,让他完成 将 2 个盘子从一个座移到另一个座,进行到此,问题就解决了。最后找到第 1 个 僧人,让他完成将一个盘子从一个座移动到另一个座,至此,全部工作已经完成, 该烦他问题得到解决。 实验步骤 ⑴ 主程序流程图 开始 输入盘子数 初始化过程 绘制初始图形 汉诺塔求解 结束 主程序流程图 ⑵ 梵塔求解流程图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 盘子数为 n 是 否 n 为 1? 将盘子从 A 座移到 C 座 递归调用,初始 n=n-1 退出一级调用 n=n+1 结束 梵塔问题递归过程流程图 程序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graphics.h #include time.h #include dos.h #include math.h #define PAOGAO 190 /*动画

文档评论(0)

137****6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