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魏县特色农业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剖析.docx

关于魏县特色农业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剖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魏县特色农业有关情况的调研 2015 年 6 月) 魏县作为农业大县,如何在农业转型升级中把握机遇、跨越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之一。近日,县政府办组织人员,就全县特色农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坚持把农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立足生态条件良好和农业资源丰 富等优势,加大特色农业扶持力度,全县特色农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发展较快,但规模普遍较小,集群效应不够大 。近几年 来,我县木材、鸭梨、蔬菜、畜牧等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全县漳 卫河两岸木材生产基地达到 29 万亩,木材加工产业实现产值 1.12 亿元;建成生态无公害精品鸭梨园区 8 万亩,全县鸭梨产量 15 万 吨、产值 10.8 亿元;蔬菜种植面积 15 万亩,产量 48 万吨,产值 4.3 亿元;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 8 万吨、 7.8 万吨、 1175 吨、 92 吨,畜牧业产值完成 16.7 亿元;林菌模式、林养模 式、林药模式等林下经济发展到 1 万余亩。但是,截止目前,全 县还没有制定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特色农业发展规模与我县农县 - 1 - 大县的县情不相匹配,而且特色农业生产相对分散,规模效应不明显,没有在全市、全省叫得响的专业乡、专业村。以蔬菜种植为例,德政镇后西营、野胡拐乡蔡小庄作为全县两个较大的蔬菜 种植集中区, 2014 年种植面积分别仅有 1100 亩、 1000 亩;大棚 蔬菜种植较早的棘针寨乡,由于市场开拓不足、种植技术滞后等 原因,现有种植面积不足 1000 亩, 10 年间缩减一半以上。 二是主体增多,但组织结构单一,带动能力不够强。 通过引 导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止 2014 年底, 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 24 万亩,培育发展爱美森、 誉皓实业等县级 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59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510 家、家庭农场 23 家,打造了博浩、 绿农、魏南等 10 个现代农业园区,有效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程度。但是,分析我县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方式, 60% 以上龙头企业和农业园区属于自 主投资经营的“单打独斗”模式,“龙头+基地 + 农户”、“园区+ 合作社 + 农民”、股份制经营等模式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对农民增收的带动 能力不够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全县 510 家农民专业合作 社,出资入社人数总共 4800 多人,辐射带动农民仅 2 万多人,不 足全县农民总人数的 1/40。同时, 510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 没有 开展生产经营的 207 家、经营管理不规范的 192 家、存在涉嫌非 法集资风险隐患的 5 家、立案 5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的带 动作用十分有限。 三是种类较多,但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品牌不够响 。魏县 - 2 - 特色农业包括木材、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水产品、畜禽 肉、蛋、奶、药材、棉花等 30 多个种类,拥有天仙鸭梨、申家 饸 饹、梨木厨具、魏南蔬菜等品牌,全县注册农产品品牌 80 多个, 荣获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 12 个。但是在这些农产品中, 除鸭梨和 木材优化深加工以外,其他产品与周边县大同小异,总体上特色 不鲜明、优势不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时,企业、农户和市 场之间衔接不够,产、供、销脱节,资源优势不能有效地转换成 市场优势。以蔬菜销售为例,县内蔬菜由于品牌优势不足, 80% 以上在天仙果品市场和自发形成的交易点低价销售,只有 10%的 产品通过农超对接等形式销往外地,而我县电子商务产业刚刚起 步,传统农业企业和农产品经营者对电子商务重视不足,通过电 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数量微乎其微。 四是条件改善,但科技服务滞后,经营效益不够好。 近年来, 通过大兴农田水利,全县农业灌溉条件明显改善,为特色农业发 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截止目前,全县通水河道 186 公里,总蓄水 量 3000 余万立方米,地上水系灌溉面积达到 64 万亩,占全县耕 地总面积的 70% 。2014 年通过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发展高 效节水灌溉面积 3.5 万亩。但是,由于缺乏规划、信息滞后等原 因,许多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的规模、条件与上级下拨的大型飞播、 喷灌等设备不匹配,造成大型设备闲置和浪费。全县农技推广机 构工作人员 130 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仅 26 人,技术骨干平均 年龄在 50 岁左右, 近 20 年来没有增加农业院校毕业生, 人员少、 - 3 - 年龄大、知识老化等问题突出,农技推广缺乏创新,技术服务不到位。许多农业园区、种养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农技人

文档评论(0)

150****09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