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堂实录总结计划.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赤壁赋》课堂实录 赤壁赋课堂实录 通过对课文内容深刻细致的分析,让学生领悟作者的旷达情怀。 老师:面对亡国的悲痛,屈原选择了投身汨罗;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面对权贵的淫威,李白选择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么面对命运的不公,苏轼又是如何选择,如何取舍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苏轼的千古名篇《赤壁赋》,看一看,在不公平的命运面前,苏轼有着怎样的思想态度。 (课件:课题《赤壁赋》 ) 首先,让我们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 ,一是诵读品味课文的精美语言,一是体验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下面,我们听录音, 听录音的过程中, 同学们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校正自己的读音。一是整体感知全文的情感变化,并依据情感变化划分全文的段落(课件) 。特别提示,快速把握全文的情感变化,可以从寻找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变化的词语入手。 (课件:录音播放) 老师:哪些同学找到了表示情感变化的词语? 第 1 页 学生 1:第二段第一行的“于是饮酒乐甚”,其中的“乐”字。 学生 2:第三段最后的“托遗响于悲风”, 其中的“悲”字。学生 3:第三段第一行的“苏子愀然”的“愀”字,表示容色改变,也是情绪变化的标志。 学生 4:最好一段的“客喜而笑”的“喜”“笑”,表示高兴。 老师:同学们找的都很正确,把这几个同学的答案综合起来就是全文的情感变化的过程,同时,文章的段落划分也就比较清晰明了了 (课件)。全文的感情变化就是“乐——悲——乐”的过程。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自读一遍,思考第一自然段都写了哪些内容?或者说乐在何处?(课件,学生读完) 学生 1:有时间和地点人物事件,分别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和“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学生 2:有美丽的景色“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学生 3:还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样非常美妙的感觉。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概括的很全面了,简单来说就 第 2 页 是这样三个方面,良辰、美景和感觉(课件) 。结合课文,给同学们展示一幅“月下泛舟图”,继续深入理解这种“美乐”之感(课件) ,有了这层理解之后,我们又应如何把课文描述的“乐”读出来呢?自己品读一下。(学生品读) 老师: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苏子和客人各自做了什么事情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第二自然段,自读后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苏子在“饮酒”“扣舷而歌之”, 客人在“吹洞箫”。 老师:很正确。找个同学读一下课文对洞箫声音的描述。学生(有感情)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老师:箫声表现出客人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伤感,悲伤,凄楚,哀怨。 老师:对,很正确。我们不禁要问了,为什么在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中,客人会发出如此凄婉的箫声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共同走进第三自然段,来了解其中究竟。 首先,我给同学范读下第三段,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思考:客人都诉说了哪些“悲”? (老师范读) 老师:请同学回答下,你所看到的客人之悲有哪些? 学生 1:为历史人物的不在而悲。课文有“故一世之雄也, 第 3 页 而今安在哉?” 学生 2:在历史人物和自己的对比中,感到自己还没有建功立业而悲。“况吾与子渔樵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而曹操与周瑜都已经功业盖世。 学生 3:为自己的渺小而悲。文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现出了这个意思。 学生 4:还有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 课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说明了生命短暂也是悲哀的。 老师:同学回答的很好, 把客人所描述的可悲之处都找到了。 我们总结一下就这样几个方面的“悲”。 (课件) 一是“英雄伟业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者”,一是“天地阔远而自身渺小”,一是“长江无穷而人生短暂”。 由此可见,客人原来有如许之悲情、如许之悲事、如许之悲 理,难怪其箫声要“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了。理解了这层 意思之后,我们又将如何把第三自然段的“悲”读出来呢? 请同学们品读课文。 (学生自己品读) 老师:同学们推荐一位班里朗读最好的同学,让他(她)朗读第三段,让我们共同聆听这悲音。 (被推荐同学有感情朗读) 老师:读得非常好,请这位同学再读一遍第三段,但要求全体同学轻声的跟着这位同学一块读。读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 第 4 页 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用心体会这悲情悲景悲理悲人,让我们共同通过读营造出这“悲”的氛围,“悲”的意境。 (一个同学领读,其余同学小声跟读) 老师:非常好。那么面对客人的如此悲情,苏子是否也受到了感染了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四段的“水月”部分,重点看一看苏子是怎样从“水与月”中

文档评论(0)

158****38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