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与猪病防制 养猪与猪病防制 191猪丹毒防制.doc

养猪与猪病防制 养猪与猪病防制 191猪丹毒防制.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 PAGE PAGE 3 猪丹毒防制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转为慢性的病猪常表现心内膜炎和关节炎。本病多在30日龄至~6月龄的架子猪中发生,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人也能感染。 (一)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红斑丹毒丝菌,又称丹毒杆菌,是一种纤细弯曲的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丹毒杆菌对干燥、腐败和日光的抵抗力较强,耐酸,但对热敏感。常用低浓度消毒药可将其迅速杀死,但对碳酸抵抗力很强。 (二)流行特点 ①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气候暖和的季节多发;②本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多发于架子猪,其他家畜和人也可发病;③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及吸血昆虫传播。 (三)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 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5天,有时可短到24小时。病状一般分3个型: l.急性败血型 突然发病,猪群里有一头或几头猪发病死亡,其他相继倒毙。病猪体温急剧升高达42~43℃,表现寒战,有的鸣叫、伏卧,驱赶时步态僵直,有的破行,有少数病猪出现呕吐。部分病猪死前皮肤发红,指压时红色消失,停止按压时则又恢复,俗称“大红袍” 急性型的病理剖检特征是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呈紫红色;胃和十二指肠呈急性出血性卡他(图8-162);肾淤血肿大,呈紫红色,俗称“大紫肾”(图8-163);月脏呈急性充血肿大。 图8-161急性丹毒,病猪全身皮肤发红,俗称“大红袍” 图8-162胃急性、卡他性出血 图8-163肾淤血肿大、紫红色、俗称“大紫肾” 2.亚急性型 又叫疹块形,俗称“打火印”,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食欲消失,口渴,便秘,发病1~2天后皮肤上出现扁平隆起的,呈方形、菱形或不规则的疹块。疹块初起,周边呈粉红色、内苍白,继之苍白区的中央发红,并逐渐向四周扩展,直到整个疹块变为紫红色乃至黑红色。疹块和健康皮肤界限明显,稍突出皮肤表面。在病的恢复期疹块上结痴,痂皮脱落后留下“烙印 图8-164全身布满凸出皮肤的菱形疹块——打火印 图8-165皮肤疹块脱落后的烙印 3.慢性型 慢性型主要病状是四肢关节炎或心内膜炎,也有的病例两者并发。这型主要是由急性或亚急性型转化而来。慢性病例常见心瓣膜形成菜花样赘生物(图8-166、图8-167)。 图8-166主动脉瓣上的疣状赘生物 图8-167二尖瓣上的菜花样赘生物 人在处理加工丹毒病猪肉和内脏时,如皮肤有损伤,常感染红斑丝菌,在手指或手的其他部位出现红肿病灶,称“类丹毒”。 (四)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特征对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可作出诊断,急性型一般要做实验室诊断。采集病料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大量阳性红斑丝菌即可确诊。或用病料接种鸽子或小鼠,其心、血、肝、脾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大量阳性红斑丝菌。 (五)防治 ①在猪丹毒常发地区,应按时对猪体接种猪丹毒菌苗;②青霉素、阿莫西林或阿莫仙对猪丹毒病猪有特效,一旦发病,特别是急性猪丹毒发生,要立即用青霉素治疗,第一次用突击量静脉滴注,然后用维持量肌肉注射,坚持4个小时注射一次,一般3~4次就能把病情控制住。治疗病猪的同时,要对同群猪进行逐头紧急测温,凡体温升高者立即用上述药物和方法隔离治疗,对猪舍彻底清扫消毒,对健康猪进行丹毒菌苗预防接种。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