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操作中体验、反思、明理、提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胡晓敏/执教/整理 任敏龙/指导/点评
一、教学设计
1. 设计简说
该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课,“圆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真正地探究由曲线围成的图形,是图形认识的一次突破和飞跃。作为概念教学和学习圆的第一课,我们有必要让学生有深刻的感受,体会和认识圆的本质,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为后续探究圆周率、周长、面积做准备。
本教学设计力图通过不断“画”圆这个操作,经历“画”得更圆的过程,感受极限的思想,获得圆的本质,并让学生尝试概括出关于圆的定义。
2.教学目标
(1)经历感受、观察和比较的过程,感知圆的表象特征。
(2)在追求“画得更圆”的过程中,理解、概括圆并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3)感受数学史的文化和思想,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极限和辩证的思想。
3.教学环节
根据学情和教材特点主要安排五个教学板块:
⑴“单笔”画,感受圆;⑵“笔+尺”画,体验圆;⑶圆规画,认识圆;⑷按要求画,深究圆;具体教学过程详见下文的第二部分。
二、教学过程与评析
1.“单笔”画,感受圆。
(1)画圆。在以前你曾经画过圆吗?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挑战一下,徒手画圆。也就是说不借助其他工具,一支笔画圆,最好做到一气呵成。
(2)比较:学生自主画,教师收集典型的三副图展示,并比较你认为这3副图哪副图看起来比较圆。通过交流和讨论,得出圆的表象(板书):光滑、曲线、封闭图形。
(3)修正:最不圆的是哪一幅,如果要修正一下,你准备怎么修改?引导学生再次运用反映圆表象的词汇来表达圆,同时也强化圆的感知。并达成共识,圆是一个由光滑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评析]虽然圆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图形,但让学生描术圆的特征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设计 “徒手画圆”、“比较谁更圆”、“修改圆”三个小环节,从而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圆的“光滑、曲线、封闭”的表象特征,把隐性知识显性化。
2、“笔+尺子”画,体验圆。
徒手画圆还不够好,学生渴望画得更加圆,有迫切需要新的工具的需求,因此教师就引导:如果再给你一把尺子,你有没有把握把它画得更加圆一些呢?
[评析]画圆的方法和画圆的工具(圆规)是人类经历了长期的实践和研究的成果,为使学生能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下,再次经历思考、探究、创新的思维过程,限定了学生的画圆工具,只允许学生用尺子和笔画圆。
学生用“尺子+笔”画圆。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画“+”字法。教师强调 “+”字你是怎么画的?先用直尺画一条线段,再找出线段的中点,经过中点再画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长度与第一条线段相等。也就说,四个端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先画“+”字方法的?这样画,不仅四个点到中心点的距离相等,而且还可以帮助曲线上其它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也尽量相等。
反问:哪个地方你还是不太满意呢?这些地方看起来不是很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没有做到从曲线每个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如果让哪些不光滑的地方变成到中心的距离都相等,就会很光滑。
继续追问:同样是画“+”方法,怎样才能更有把握画得更加圆一些呢?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画更多的×,可以有更多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相等,帮助这幅图的中心点和图一周上的距离尽量相等。
因而,教学中可以非常自然的引出:你们这个想法很伟大,与我国古代2400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对圆的研究“圆,一中同长也”不谋而合的?那么一中指的是什么?同长呢? (课件演示:割圆术)并引导学生感知只要不断地进行下去,会越来越逼近圆。
[评析]:古代2400多年前,墨子对圆的研究提出了经典的论述“一中同长”,但在数学教学中仅让学生知道这个成就,并感到民族自豪远远不够的。如何真正地感受到“一中同长”本质更是我们追求目标的。画“+”的方法充分运用了直尺度量长度的功能,揭示了圆直径或半径相等,既“一中同长”的本质。 “你是怎么想到的?”、“这些地方看起来不是很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更有把握画得更加圆一些呢?”这些问题都不断地引导这学生去思考、追求,从而深刻地理解的“一中同长”的真正内涵。
(2)画“□”法。
一般情况下,学生还有先画一个正方形,再取出正方形边的四个点,再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的方法。同样要问学生:先画的正方形对画圆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条边上的四个中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这样就能保证圆的曲线上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
追问:如果在斜着再画上一个正方形,对画这个圆又会起到什么作用?这样又有一个正方形的四个中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也就是说先画正方形的方法也是运用了“一中同长”的原理。
继续追问:多画几个正方形又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呢?这样就有更多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相等了。
继而评价:你们想出这个方法也很厉害,简直是复制了1900多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