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2 新思潮萌发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doc

考点32 新思潮萌发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32 新思潮萌发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新思潮萌发 1.背景 (1)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 2.内容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是指军事技术。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3)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畬的《瀛环志略》等。 3.影响 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4.认识 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迈出了新时代的第一步,但其思想依然有着较深的旧时代烙印,他们对西方的认识依然是肤浅的、表面的,甚至是荒诞的,如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仍把西方人当作“蛮夷”看待,这体现了其时代局限性。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1)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3)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看到西方的船坚炮利,主张向西方学习。 2.内容 (1)内涵 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主张采用西方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但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洋务派看到西方技术的先进性,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3.实践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 4.影响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5.评价 (1)进步性 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局限性 “中体西用”思想本身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它不可能触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一中国落后的根源之一,也没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考向一 近代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的比较 1.不同之处 抵抗派是在鸦片战争的环境下出现的,主要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而且由于各种局限没有付之于实践。 洋务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不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西方技术的先进,而且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积极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努力践行爱国、救国的方案。 2.相同 (1)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或者方案,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前肩负起时代使命的地主阶级士大夫的时代使命感。 (2)他们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在爱国、自强的时代使命驱使下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 (3)从本质上来看,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洋务派以“西学中源”来反对顽固派,认为“彼机器一事,亦以算术为主,而西术之借根方,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中国亦务求实用,焉往不学?”这表明洋务派 A.否定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 B.忽视中西思想文化的差异 C.论证学习西方科技的合理性 D.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提及洋务派用“西学中源”说来反对顽固派,实质上是为开展洋务运动寻求理论的依据,C正确;洋务派是发展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A错误;材料论述的是洋务派论证学习西方科技的合理性,并没有忽视中西思想文化的差异,B错误;洋务派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器物,不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D错误。 考向二 全面认识“中体西用”思想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2.“中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国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但是这一思想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失败的下场。 3.19世纪末,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意义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碰撞,最终为维新变法思想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4.但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体”,不仅体现在对封建教育的突破,还体现在对封建社会“重农抑商”观念的突破。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