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基础知识大全(做培训资料员).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节 茶叶起源 第一节 起 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并加以栽培利用的国家。 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所以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之说, 距今五千多年。从史料来看,至少在西周武王时期,西南地区的居民已经将茶叶作为贡品, 进贡给周王朝,距今三千多年。 现存中国西南地区树龄千年甚至二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 数量众多, 分布广泛, 这在世界 上是绝无仅有的,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世界各国对茶的称谓起源于中国, “茶”字的音、形、义是中国最早确立的。 茶叶由中国输往世界各国: 1610——荷兰、葡萄牙; 1638——英国; 1664——俄罗斯; 1674——美国纽约; 英 Tea,德 Tee ,法 The ,都是由闽南语 te 音译过去的,俄语 yaN,印度 cha 是北方“茶” 音译的,日语茶字的书写即汉字的茶。 第二节 发展历史 世界各产茶国的茶树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引种的。 最早传入日本, 公元 805年, 其次朝鲜。 鸦片战争前, 英在中国贸易逆差情况下采取的两个措施, 一是输入鸦片, 二就是从中国大量 引入茶树种植在印度以替代。 唐朝陆羽所写的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前后经历了近 30年时间,全面系统总结 了至唐朝中期的茶文化民展经验,全书共 7000余字。分上、中、下三卷共 10章,内容涉及茶 叶的起源、生产品饮、茶具、产地等各方面,是一部划时代的茶业专著,陆羽被后世尊称为 “茶圣”。因为《茶经》 、世界公认中国是茶叶的发祥地。 饮茶的历史中,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春秋前期,茶叶作为药用和祭品; 第二阶段:春秋至两汉初期,茶叶作为食用; 第三阶段:汉末以后,茶成为宫廷饮料; 第四阶段:唐代起饮茶已普及并兴起茶道; 第五阶段:宋代是茶文化民展的鼎盛时期,茶文化在宋朝已登峰造极; 第六阶段:清末后由于战乱,茶道走向衰落; 第七阶段: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道渐渐复兴; 茶叶的利用:生嚼茶叶——生煮——粥茗——茶饼(蒸、捣、拍、穿、烘、碾、冲)——明 朱元璋“罢造龙团,采芽以进”——明朝以后,乌龙、红茶等新型茶出现; 茶树的演变: 西南大叶种乔木——广东福建中叶型半乔木——苏淅皖小叶型灌木, 由此产生 适制性问题,茶叶分类有了前提。 第二章节 种类与特征 第一节 基本种类 一、中国茶叶主要有基本茶类,再加工茶类和非茶之茶类三大部分。 二、基本茶类的分类 按茶叶发酵程度的轻重结合成品茶的品质特点,将茶叶分为六大类:绿、白、黄、青、红、 黑。 (发酵: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变化。茶叶的发酵:多酚类物质在酶的参与下发生生物化 学反应。) 第二节 基本茶类特征 一、绿 茶 绿茶为不发酵茶,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产量最多的茶叶。特征是:清汤绿叶、形有圆、扁、 长、弯之分。 制法基本工艺过程为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杀青通过高温方式杀死鲜叶中酶的活性, 制止鲜叶的生理化学变化,杀青的四种方式:炒青、烘青、蒸气、晒青。 绿茶主要品种有杭州龙井、苏州碧螺春、河南信阳毛尖、黄山毛峰、蒙顶茶、南京雨花茶、 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峨眉竹叶青、都匀毛尖、眉茶、普陀佛茶、峨眉毛峰、蒙顶甘露、莲 心茶等 , 大概近两百个品种。 二、黄 茶 黄茶属轻发酵茶 , 生产历史悠久, 最我国的老祖宗茶,黄茶有黄汤、 黄叶的特点,香气清悦, 味厚爽口。 制法基本工艺过程与绿茶相近 , 在炒制过程中增加堆放闷黄的工序 , 再杀青、 揉捻、 闷黄、 干 燥。 黄茶主要品种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沩山白毛尖温州黄 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等。 三、白 茶 福建特有品种,属轻微发酵茶干茶 , 外表满披白色茸毛,色白,品质特点隐绿、汤色清淡, 味甘醇、性寒凉。不经揉捻,不易浸出,冲泡时相对要浸久一些。 制法基本工艺过程是鲜叶摊匀在通风处缓慢使其枯萎

文档评论(0)

小海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切都是缘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