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 乡村教师的扶贫故事3篇
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帮扶贫困户生存和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教师扶贫感人故事 乡村教师的扶贫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 乡村教师的扶贫故事1
我毕业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一名90后。最初,我在广东一所普通专科学校任教。2014年末,一次回老家过年的经历,让我了解到村里有很多留守儿童,而乡村学校教师紧缺、年龄老化,很难适应现代教育知识的更新程度。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
当乡村教师的路,充满坎坷。先说说通往学校的这条路。大幕乡是咸安区最偏远的一个乡镇,东北方是海拔695米的白云山,南山小学就在白云山脚下。从住所通往学校只有一趟班车,每次乘车要走半个小时到路口,有时还要再花将近一个小时才能等到车。学校里有一座老教学楼,一座低矮的小平房、一个小操场。后来,我在这里有了宿舍,晚上经常听到老鼠”打架”声,只有学一声猫叫,才能让它们安静下来。
再说说教学这条”路”。我大学所学专业是计算机,但工作第一年,学校还安排我负责二、四年级的语文课,四年级的英语课,并担任四年级班主任。为了不耽误上课,每次我都很认真地备课,不懂的问题在网上查询或是向老教师请教。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自费买了文具奖励给进步学生,并研习经典教研方法,摸索适合山里孩子的讲课之道。
给不同年级上课,会遇到不同的情况。比如,我在给二年级上《传统节日》这节课时,发现山里的孩子缺乏课外知识储备,很多常识基本不懂。于是,我在课间给他们播放成语故事视频、电影动画等等。我还带着学生整理学校散乱的图书,成立了简易图书室,让他们拓展知识面。在给四年级孩子上课时,我发现他们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便利用空暇时间给他们补课,监督他们完成作业,为他们组建帮扶小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所教的三门主课程都取得过全乡第一的好成绩。
最后是打通学生的”心路”。我自学了体操、手语操,常在课间带着学生跳绳、踢球;晚饭后到村里散步,跟学生家长尽快熟络,便于开展家访。2018年,四年级有个男孩连续逃课,沉溺手游。我得知他母亲去世多年、父亲外出打工,平时住在姑姑家,便尽全力给他补课,带他参与课间活动,像朋友一样陪伴他、鼓励他,最终帮他燃起了学习热情。
这段日子,我在思考: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多,他们跟着隔代长辈生活,家庭教育短缺,乡村教育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让孩子们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 乡村教师的扶贫故事2
1974年,我17岁,与姐姐一起从辽宁来到云南支边,开启了我的教育生涯。经历过一段人生的波折与兜转,我最终留在了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
这里的教学条件比较差,很多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不久之后,我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来上学的女生不仅数量少,还会时不时从课堂上”消失”。刚开始我很不理解,就跑进山里学生家做家访。有一次从山里回来,半路上天黑了,一个人又累又饿,脚也肿了。我坐在公路边休息,竟然不知不觉倒在地上睡着了。幸亏县里干部下乡发现了我,把我带回了学校。
每次家访,都给我很深的触动。有一次,初三班级团支书林秀(化名)不想上学了。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何要辍学?第二天我就跑到林秀家问了个究竟。家人说,家里太穷,哥哥在读高中,再也承担不了女娃的学费。我磨破了嘴皮反复劝她和家人,但家里人不吭声,林秀一直低头哭泣。第一次没劝动,我不甘心,又来了第二次,终于说服家人让她重返校园。
经过很多次这样的家访,我终于弄明白了女孩从课堂上”消失”的原因: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很多女孩上到中学,就因为经济负担而辍学。她们中的不少人早早被定下了婚姻,或是在家务农,或是外出务工。
渐渐地,一个念头在我心里滋长起来,越来越强烈:建一所免费的女子学校,专门收山里的贫困女孩,让她们无忧无虑地接受教育,这或许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命运。
办女校的路,并不平坦。奔走筹款时,有人质疑、有人反对,有时山重水复,有时柳暗花明。5年过去,我仅筹到了1万元,而这连建学校的零头都不够。
转机总在心情跌至谷底的时候出现。2007年,我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一家媒体报道了我筹建女校的梦想,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地政府在学校建设、教师工资、办学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捐款也纷至沓来。2008年,在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终于建成了,女中教育扬起了前行的风帆。
学校建成后,家访依然在继续。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