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 一、本章知识点 (一)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变化 1.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1)铁制农具得到应用,牛耕出现,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2)郡县制 取代分封制;(3)以亲亲尊尊为核心的礼制开始加速衰落。 2.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活动 (1)各国立法:公元前 621 年,晋国执政赵盾 (赵宣子)制事典,新兴地主阶级用其作为镇 压旧贵族的工具,公元前 513 年,晋国的大臣赵鞅、荀寅将其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公元 前 536 年,郑国子产铸刑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公元前 501 年,郑国执政 駟歂杀邓析而用竹刑;(2)公布成文法所引起的争论:郑国子产铸刑书,遭到以叔向为代表的 晋国旧贵族的反对;晋国赵鞅、荀寅铸刑鼎时,遭到孔丘的强烈反对。 3.成文法公布的意义 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奴隶主旧贵族的特权,打破了“刑不可知, 则威不可测”的壁垒,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建立。它标志着奴隶制法制的瓦解、封建制法 制的建立,成为秦汉以降历代封建法制的滥觞。它有利于法律观念和法律技术的进步,为中 华法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战国时期法律的发展 1.各国的变法与立法运动 (1)魏国李悝的新政:尽地力之教;善平籴;制定《法经》;(2)商鞅相秦后,分别于公 元前 359 年和公元前 350 年先后两次发布变法令进行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最彻底的变法; (3)楚国吴起的变法:逐渐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明法审令”,推行法治。 2.立法指导思想 (1)不别亲疏,不分贵贱,一断于法;(2)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 百姓者也。”(3)轻罪重刑。 (三)李悝的《法经》 1.《法经》的主要内容 (1) 《法经》分列盗、贼、囚、捕、杂、具六篇,法典体系初备;(2)明确宣布“王者之 政,莫急于盗贼”,打击重点直指反抗专制统治的行为;(3)保护君主专制,维护等级特权。 2.《法经》的历史意义 《法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 和体系,在当时即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封建经济政治体制的确立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后 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建立了后来历代封建王朝立法的基本模式,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标志之一。 (四)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改法为律,明法重刑;(2)取消分封制,建立郡县制;(3)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 (4)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5) 奖励告奸,什伍连坐; (6)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2.商鞅变法的意义 第 1 页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 商鞅变法,使秦国大治,推动了秦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为秦国打败其他 各国、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专制国家奠定了基础。 二、案例分析 (一)无宇追逃案 1.案件史料 楚子之为令尹也,为王旌以田。芋尹无宇断之,曰:“一国两君,其谁堪之?”及即位, 为章华之宫,纳亡人以实之。无宇之阍入焉。无宇执之,有司弗与,曰:“执人于王宫,其 罪大矣。”执而谒诸王。王将饮酒,无宇辞曰:“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 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今有司 曰: ‘女胡执人于王宫?’将焉执之?周文王之法曰: ‘有亡,荒阅’,所以得天下也。吾先 君文王,作《仆区之法》,曰:‘盗所隐器,与盗同罪’,所以封汝也。若从有司,是无所执 逃臣也。逃而舍之,是无陪台也。王事无乃阙乎?昔武王数纣之罪,以告诸侯曰:‘纣为天 下逋逃主,萃渊薮’,故夫致死焉。君王始求诸侯而则纣,无乃不可乎?若以二文之法取之, 盗有所在矣。”王曰:“取而臣以往,盗有宠,未可得也。”遂赦之。 —— 《左传?昭公七年》 2.案情今译 楚灵王做令尹的时候,使用楚王的旌旗去打猎。芋尹无宇

文档评论(0)

小蜗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