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瓷烧制技艺 人物等与瓷有关的 瓷香源自南岭窑.docVIP

德化瓷烧制技艺 人物等与瓷有关的 瓷香源自南岭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化瓷烧制技艺 建设单位: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为民族传艺 为文化存根 为大师立传 为百工留名 德化瓷烧制技艺 PAGE 2 PAGE 2 瓷香源自南岭窑 瓷是南岭窑,南岭窑便是瓷。 山坡上萋萋芳草漫山遍野,古瓷碎片层层叠叠,山脚下古老的水碓车依然在水流的冲击下有节奏地旋转,一下一下舂捣着瓷土,发出低回、沉重的吱吱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悠久的历史。 这便是在瓷都德化千年瓷史上举足轻重的三班镇泗滨村南岭窑。虽然近40年了,蒿草已然鸠占鹊巢,南岭窑的风流兀然远逝,但是中国第一部陶瓷专著——《陶业法》就诞生在这个小山坡,许多瓷器也从这里走上“海上丝路”、走遍世界,德化也从这里一步步成为中国瓷都。 南岭窑前说窑话 业瓷是南岭人的一生一世,如今已83岁高龄的南岭窑老窑工颜兴角提起南岭窑、讲起窑话还特别来劲。 沿着一条2公里多的石板路,颜兴角带我们从泗滨村他的家走到了南岭窑。 “陶开梅岭散烟波,岭上梅花自几何?玉骨虽无尘气染,压瓷惟有雪添多。”这首《梅岭图烟》记载了梅岭瓷白梅香的情景,如今已是人去窑空,梅花不再,蒿草成了这里的主人。 “以前,这里整片都是窑场,我14岁就来这里学手拉坯。当时这里一共有龙窑27条,每天都有六七条在烧,窑烟很大。”颜兴角说。 这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岭窑窑间工棚鳞次栉比。当时德化的人口还不到5万人,而在这里工作的就有数千人,泗滨村人除了老人、小孩,“千余丁仰给裕于斯”。据泗滨村村民颜兴奠回忆,新中国成立以后,南岭窑还有六七十号私人业主办窑厂。这里不仅维系了他们的生计,也催生出窑场文化。 晚唐泗滨地碓声 “村南村北春雨晴,东家西家地碓声。”这是晚唐泗滨归德场场长颜仁郁《赞神曲》描写的情景。“地碓”就是当时泗滨等陶瓷产区加工瓷土的设施。这首《赞神曲》说明德化陶瓷业在晚唐之时已十分发达。 而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陶瓷工艺专著《陶业法》,于唐末诞生于德化。 而南岭窑场真正的兴盛时期是在清康熙、乾隆年间。当时,有工场作坊100多间、龙窑30多座烧制陶瓷,陶烟浩浩滚滚,产品远销中外,而且泗滨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陶瓷工艺家、营销家,瓷业盛况空前。这种盛景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仍有24座龙窑正常生产,规模位居全县前列。 1970年,瓷业被迫停产。作为瓷都德化源头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窑场,作为当地规模宏昶、闻名遐迩的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白瓷于明清冠绝一时,以瓷胎莹润洁净、瓷彩韵味私藏、瓷种丰赡繁富、瓷艺精湛独到而闻名于世的南岭窑,在窑火通红500多年之后,其历史使命戛然而止,从此成为废址。 据考证,从唐代开始,泗滨村颜姓先民沿上寮、尾林、大垅口、内坂一带依溪建碓,加工淘澄瓷泥,依山建窑烧瓷,产瓷不断,历史上与宝美、隆泰、丁土乾、高阳并称德化五大窑场。在泗滨村这个三面环溪、北靠大山、土地面积3.6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目前已发现了大垄口窑甲址、乙址和尾林窑甲址等6处宋元明清古窑址。如今,在南岭及其附近的大垅口、尾林等处,只要拨开杂草或表面土层,仍能清晰地见到,窑场的废弃物长年累月而形成的大面积堆积层。 陶瓷之路的光芒 1999年5月,一艘叫“泰兴号”的清代道光年间商船裹带着淤泥和岁月痕迹的沉船遗物浮出水面,令人吃惊的是,打捞出的35万多件瓷器都是清代的青花瓷,出产于福建德化,其中很多瓷器便来源于泗滨的南岭窑。 2007年8月出水的广东省阳江海域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上,也有大量的德化窑陶瓷,其中有一部分也是产自南岭窑。 据《德化陶瓷志》记载,在窑火通红的500多年里,南岭窑场始终产瓷不断,品种繁多、质量上乘、数量巨大。其产品主要有各种碗、盘、杯、碟、壶、盆、坛,茶具、餐具、酒具、玩具,花瓶、花盆陈列品等。其所产多为外销瓷,为明清瓷器外销源点之一,除了远销大陆各地,更远销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相关器物在西沙群岛及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陆上和水下遗址中均有发现。 凭着“海上丝绸之路”,南岭窑还成就了德化白瓷成为“中国白”(Blancdechine)、中国白瓷乃至世界白瓷代表的美誉。在明代,代表了当时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的“中国白”瓷雕,其所用的泥土就取自南岭窑附近的白泥岐,白泥岐也因“瓷圣”何朝宗善雕被“天下共宝之”的瓷观音而被人们称为观音岐。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船舶,德化瓷器漂洋过海,成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