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不良反应.pptVIP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山大学药学院 王雪丁 2007.5.13 第十四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临床试验目的 ? 疗效评价 ( Ⅱ 、 Ⅲ 、 Ⅳ 期及随机对照试 验) ? 安全性评价 —— 临床不良事件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分析 ( Ⅰ 、 Ⅱ 、 Ⅲ 、 Ⅳ 期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 一、 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 的定义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规定药品不良反应 的定义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 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 广义的药品不良反应则包括药品质量、超量、用药 途径与方法不当等引起,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 有害反应。 ? 不良事件( Adverse Event , AE ) ? 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 事件,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有因果关系。 ? 药源性疾病( Drug induced disease ) 因药物不良反应致使机体器官或局部组 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的一 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 二、 ADR 的种类及其临床表现 ? (一)副作用( Side effect ): ? 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引起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 引起不适的作用 ? 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 如阿托品,解痉与抑制腺体分泌 乙醚麻醉时抑制腺体分泌 (二)毒性反应( Toxic effect ): 药物引起机体病理变化,是药物的固有作用, 与剂量明显相关。 ? 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 ): 用药后短时间发生 硝苯地平引起头胀、头痛及心悸等症状 ? 慢性毒性 ( chronic toxicity ): 药物长期使用产生蓄积 ? 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损害 (三)继发反应( secondary effect ): ? 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对机体有损害的 作用 ? 例如: ? 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引起正常菌群失调而致的 真菌感染 ?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停药后引起肾上腺皮质 功能减退 (四)后效应( After effect ): ?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 下,但生物效应仍存在 ? 如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引起的“宿醉” 。 (五)变态反应( Allergic reaction ) 又称超敏反应。它是机体受同一抗原再次刺 激后发生的一种表现为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 紊乱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药物变态反应的共同特点: ①有的病人血内可发现抗体,并可在皮试时引起阳性 反应; ②药物不同,但症状相同,最常见者为发热、皮疹, 一般不严重,但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或其他严重反 应; ③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无明显相关,常用量或极少量 (如皮试)都可发生; ④病人出现该药的变态反应前常有与该药的接触史; ⑤过敏体质者较易发生。 变态反应的类型 ? Ⅰ 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 ? 特点:①发生的快,第二次接触同种变应原后,常在数 秒或数分钟内引起休克或死亡。但在此期间内若抢救及 时,症状消失的也快。②参与该反应的抗体是 IgE 。③补 体不参与该反应。④只产生功能障碍,不破坏细胞,但 常引起过敏性休克。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 吸附在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 IgE 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引起 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生物活性物质,导致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 张、通透性增加、浆液渗出,以及平滑肌收缩、惊挛等。主要病变 部位是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心血管系统;引起荨麻疹,过敏性 哮喘,过敏性胃肠炎;若作用于全身,则会引起休克或死亡。 ? Ⅱ 型变态反应 (溶细胞型变态反应) ? 特点:①参与该反应的抗体是 IgG( 少有 IgM 、 IgA) 。 ②补体参与反应过程,故常导致血细胞溶解现象发生。 ? 在 Ⅱ 型变态反应中,细胞表面抗原或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原与相应 抗体结合,在补体参与下使细胞溶解或损伤,或由巨噬细胞将其吞 噬裂解,最常累及的是红细胞 ( 如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症等 ) ; 其次是粒细胞或血小板 ( 如氨基比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等 ) 。 ? Ⅲ 型变态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 ? 特点:① IgG( 少有 IgM) 抗体参与该反应。②由于补体 参于该反应,常可导致较为严重的组织损伤 。 ? 非细胞性抗原在血循环中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其 中小分子的免疫复合物 ( 小于 19S) 可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大 分子的免疫复合物 ( 大于 19S) 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只有中 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 (19S) ,即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也不被 吞噬。较长时间循环于血流中,沉积在血管壁或基底膜,激活补 体,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并释放溶酶体酶,造成免疫复合物沉积

文档评论(0)

sandaji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