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程-论述.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课程 ? 【评价目标】 ? 1 、理解课程定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 因素、课程的主要形式等基本知识; ? 2 、掌握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 ? 3 、明确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 4 、如何针对课程上的问题进行课程的改革。 【考试内容】 课程的概念; 学科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的主要代表和基本观点;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概念;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概念;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概念; 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 课程改革的地位; 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的结构。 【学习要求】 1 .识记:( 1 )课程的概念;( 2 )课程的分类( 3 )课程的目标;( 4 )课程 的设计( 5 )课程的实施( 6 )课程的评价( 7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2 .理解: ( 1 )学科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的主要代表和基本观点; ( 2 )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和基本观点; ( 3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概念; ( 4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概念; ( 5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概念;; ( 6 )泰勒模式 ( 7 )课程改革的意义; ( 8 ) 我国当前改革的背景; ( 9 )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 10 )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 3 .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复习内容: 第一节 课程概述 第二节 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 第三节 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一、课程的一般概念 ? 1 、课程, 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学 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结构和进程的总和。 ? 2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 二、课程的类型 ? 课程的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 (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 ? 1 、国家课程:一级课程(强制性、统一性、公共性、基础性和神圣 性) ? 2 、地方课程:二级课程(地方性、特色化、多样性和自主性) ? 3 、学校课程:三级课程(校本性、多样性、灵活性、个性化、特色 化、自主性和动态性) ? (二)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根据课程任务) ? 1 .基础性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基本知识、基本技 能)共同的、必修的 ? 2 .拓展性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 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 3 .研究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培养研究能 力与创新精神。 ? 三者关系: ? 1. 基础性课程的教学是拓展性、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基础 ? 2. 拓展性课程的教学是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基础 ? 3. 拓展性、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对基础性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 着增益促效的作用 ? (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 ? 1 .学科课程 ? 亦称“分科课程”。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辑的课程。 ? 具有科目化、预设性、结构化、学问化、专业化和系统化。 ? 2 .活动课程 ? 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 代表人:杜威和克伯屈 ? 具有活动性、经验性、主体性、综合性、开放性、心理学化和乡土性。 ? 3 .综合课程 ? 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它是为了克服学科课程的封闭性和活动课程的随意性而通过合并 相邻领域学科的办法,把若干门教材组织在一门学科中综合而成的。包括五个层面的整合: 相邻知识的整合、性质相近学科的整合、人文、自然和社会学科的整合、文化的整合、儿 童与文化的整合。 ? 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 ? (四)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从课程的表现形式) ? 1 .显性课程 ? 亦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为为实现一定的教育 目标而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课程。 ? 具有显露性、计划性、行政性、规范性和可评估性。 ? 2 .隐性课程 ? 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对学生的发 展起潜移默化影响的教育因素。 ? 具有整体性、非公开性、依附性、潜隐性、愉悦性、易接受性、持久性、难评估性。 ? (五)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 1 、必修课程是指根据课程计划的统一规定, 所

文档评论(0)

sandaji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