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教学“对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借鉴作用.docxVIP

浅谈传统教学“对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借鉴作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传统教学“对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借鉴作用 一、传统教学训练蒙童作文的“对课” 对课即对对子,也叫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实用的文学艺术。对对子本来是传统语文教育中私塾先生训练蒙童作文时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古代私塾的必修课,是最能体现我们汉语文字特色的游戏活动,是中国人的专利,也是一种高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训练顺序先从一字对开始,以后逐渐增加至二字对、三字对直至多字对。蒙童经过这一套完整训练,能为今后写出符合规范的作文打下基础。在一副对联中,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词性相同、词意相关、平仄相对、一一对称。对联用词精炼,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诗情浓郁,画意盎然,格律严谨,义美、形美、声美,被誉为“诗中之诗”。对联中的许多精彩之作,读之如玩赏奇珍异宝,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的“对课” 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不再要求学生对课,因此,对对子这种教学方式逐渐消失,仅仅成为少数人的业余爱好。这次新课改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却充分利用这一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将它巧妙地借鉴到识字教学和“语文园地”之“趣味语文”中。由于这些对子读音上平仄相对,词汇上词性一致,语法上结构相同,小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因而也就兴趣盎然。现在报刊上许多标题就采用了类似对子的形式,既醒目又吸引人。 1.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就出现了对子的方式,如: 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 桃对李,柳对杨,山青对水秀,鸟语对花香。 是对非,长对短,虚心对骄傲,热情对冷淡。 美对丑,爱对恨,真诚对虚假,冷漠对热忱。 贫对富,冷对暖,饥寒对温饱,索取对奉献。 2.语文园地之“趣味语文”中有趣联形式,如: 回文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拟人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叠字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 还有故事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巧趣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数字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三、对对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借鉴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音像视频结合。多媒体融形、声、色、字于一体,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铁齿铜牙纪晓岚》《九岁县太爷》等热播电视剧中均有对对子的片段,下载截选回放这些片段,学生会兴趣盎然、兴致倍增。 (2)照片图像展示。大家知道,名胜古迹联是旅游景点中之“景点”。题书在山水林园、楼台亭阁、寺庙祠墓等名胜古迹上的对联,使山河增色,古迹生辉,读之可以增加游兴,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将准备好的景点照片和景点处的对联展示给学生,引导提示学生在游山玩水时别忘了欣赏景点处的对联。如展示济南大明湖北岸小沧浪亭中的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3)讲故事增兴趣。如故事“冷泉巧对”。杭州西湖飞来峰,名字来自神话。峰下的冷泉亭,为唐代所建。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于亭中题有一联: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清代学者俞樾夫妇在同治七年九月游玩到这里,俞夫人要丈夫回答聯中提出的问题,俞樾答道: “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 俞夫人听了不满意,说不如改为: “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董其昌的问联,问得幽默,费人疑猜;俞夫人的回联,似答非答,别有风趣。数日后,次女来,俞樾要求为冷泉亭旧联作答,女儿沉思良久,笑答: “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大禹曾治水,项羽曾力拔山兮。 可见,对联没有答案,有的只是妙联。 2.加强学生语言训练 先挖掘学过的课本中关于对对子的内容,如古诗中的对子、成语中的对子、课文中的对子、“日积月累”中的对子,再拓展一些既上口又饶有兴趣的对子,进行综合实践,落脚在语言训练上。随着年级的升高,练习的内容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生活中随处可见对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自愿、自主地准备智囊袋、摘抄本,随时随地收集整理看到的、听到的对联和对联故事,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对联特别敏感,逐渐形成积累的习惯。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合作,培养了其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借鉴传统语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